闻听圣恩浩荡,贾言心中激荡,伏地而拜,言辞恳切:“陛下,新政之所以能得百姓拥戴,遍及九州,皆因陛下心怀苍生,仁德广布,加之高谋远略,更有地方军伍鼎力相助,方使新政春风化雨,顺利施行。”
赵政闻言,笑意更甚,温言道:“贾卿勿需谦逊,新政速成,实乃卿呕心沥血之功,朕心甚慰。”
“善哉!观我朝新政推行以来,成效斐然,诸位卿家可曾对朕的决断抱有信心?”
百官伏地,声音汇聚成潮,齐声道:“陛下圣明,智勇双全!”
赵政微微一笑,目光如炬,继续道:“今日,朕尚有一桩更为重大的决策,欲与诸位共谋。”
言及此处,他语气一顿,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朕意已决,将全面废除海禁,开放沿海诸城,广纳百川,重启海外商贸之途,誓要让大贞之国,步入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之境!”
“诸位卿家,对此有何见解?”
语毕,赵政缓缓起身,衣袂轻扬,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风范,仿佛已将万里江山握于掌中。
朝堂之内,大臣们面面相觑,震惊之色溢于言表,一时竟无人言语,只觉一股前所未有的变革之风,正悄然吹拂过大贞的每一个角落。
海禁之制,自古沿袭,旨在御贼寇于大贞海域之外,保我疆土安宁。而今,赵政陛下竟欲破此陈规,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鼎沸。
诸多老臣,根深叶茂,于海禁之事,固守陈见,视变革为洪水猛兽。闻陛下此议,皆面露忧色,纷纷挺身而出,力陈不可。
“陛下三思,海禁万不可轻启!时下海域之上,倭寇横行,若一旦解除禁令,岂不是为虎作伥,令海盗之患愈演愈烈,我大贞沿海百姓,又将何以安身立命?”
“陛下明鉴!我大贞王朝,乃是上苍庇佑的天朝上国,疆域辽阔,威仪四方,怎可容异族轻易踏足我沿海疆域?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养虎自啮,实乃大谬不然之举啊!”
“东夷蛮族,历来对我大贞虎视鹰扬,野心勃勃。一旦解除那海禁之令,岂不是为敌寇大开方便之门,令其得以窥伺中原,伺机而动?”
言罢,数位大臣即刻伏地跪拜,语气中满是恳切与焦急:“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收回那解除海禁的旨意吧!”
一时间,朝堂之上,反对之声迭起,众多大臣纷纷跪倒在地,表情凝重,言辞激烈。海禁之事,关乎国本,稍有松懈,便可能令异族更加嚣张跋扈,肆无忌惮。此情此景,不容有丝毫退让。
赵政眼见反对之声渐起,眸光倏地凌厉,扫视着内阁中的几位重臣,声音冷冽如寒风穿林:“尔等皆为朕之股肱心腹,莫非也与那帮食古不化的老朽持同一论调?”
吏部尚书宁乐安,素来行事圆融,见状忙不迭趋前一步,恭声道:“陛下圣裁,微臣唯陛下马首是瞻。”
其余几位大臣闻言,彼此交换了一个微妙的眼神,却皆噤若寒蝉,无人胆敢妄言。
唯独于天祥,性情刚直,挺身而出,直言不讳:“陛下,微臣以为,若要废止海禁,必先铸就一支威震四海的大贞海军,唯有如此,方能……”
赵政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意,淡然道:“弹丸之地,何足挂齿!我大贞王朝,泱泱大国,岂会畏惧这等蕞尔小邦!倘若他们胆敢侵扰我大贞海岸线,朕定叫他们悔不当初,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言罢,他目光如炬,转向于天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于天祥,你且告诉朕,打造一支足以令四海震颤的海军,需多少银两?”
于天祥微微一顿,随即不假思索地答道:“陛下,以臣之见,三百万两白银,足以铸就一支威名赫赫、震慑四方的海上雄师!”
闻听此言,一旁暗自盘算的户部尚书心中不禁一凛,深知赵政此番又要大手笔扩充军备,银钱如流水般倾泻而出,却也深知此时不宜多言,只能默默记下这笔不菲的开销。
“陛下,国库空虚,已至捉襟见肘之境,如此巨额银两,实难筹措啊!”
赵政龙颜微沉,话语中带着几分迫人的气势:“然则,朕意已决,唯有解除海禁,大兴商贸,方能挽狂澜于既倒,使大贞财政重归正轨。若不如此,我大贞何以走出困境,重现盛世辉煌?”
言罢,殿内一片沉寂,几位大臣面面相觑,神色间难掩忧虑与无奈,竟无人能出言反驳。
赵政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不容置疑的笑意:“既然诸位卿家无异议,那便依朕旨意行事!即刻起,解除海禁,全面开放沿海诸城,鼓励百姓扬帆出海,拓展海外贸易。沿海各港口,对邻邦商贾敞开大门,凡来我大贞贸易者,皆以礼相待,共谋发展。”
一番话,掷地有声,彰显出帝王之气概,亦预示着大贞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听完赵政那掷地有声的旨意,贾言连忙躬身,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高声颂扬:“陛下真乃旷世明君,此策大智大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