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意识商店”与价值重构
回到地球,陈阳决定去体验一下最近风头正劲的“意识商店”。这是商业科幻作品中曾经描绘过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现实。
地点位于新上海的“虚拟现实商业区”。陈阳戴上一副轻便的神经感应头盔,躺在一个舒适的躺椅上。眼前的景象瞬间变换,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流光溢彩的“街道”上。
街道两旁,不是传统的商店橱窗,而是一个个由纯粹光影和意念构成的“店铺”。
“欢迎来到‘思维工坊’,” 一个柔和的女性声音在他意识中响起,“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出售、甚至定制‘意识体验’。”
陈阳好奇地走进一家名为“星际探险家”的店铺。店主是一个看起来像个年轻女孩的虚拟形象,但陈阳知道,这可能是一个AI,也可能是某个远在半人马座星系的真实探险家的意识投影。
“想体验什么?” “女孩” 问道,“是驾驶星际战舰穿越小行星带的刺激?还是在木星大红斑上空俯瞰的震撼?或者……是体验一下成为古代地球商人,在丝绸之路上讨价还价的感觉?”
陈阳选择了“木星之旅”。
下一秒,他的意识仿佛被抽出身体,融入了一片狂暴的气体海洋。巨大的红色风暴在他“眼前”翻腾,那是比地球还要大的风暴,带着毁天灭地的力量。他感受到了绝对的渺小,也感受到了宇宙的壮丽。
整个体验持续了大约“地球时间”十分钟,但在意识层面,却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旅程。
体验结束,陈阳摘下头盔,额头微微出汗,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感觉如何?” 店员递给他一杯能平复神经的能量饮料,“这段‘木星风暴观测’的意识片段,是我们从‘伽利略-7号’探测器的首席科学家那里购买的独家体验。售价是8000‘意识币’。”
“意识币”,又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符号。它衡量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类意识体验的稀缺性和独特性。
陈阳忽然意识到,伏羲所说的“价值重构”,正在悄然发生。当物质资源因为星际开发而变得相对丰富时,人类的精神需求、意识体验,正在成为新的“硬通货”。
而在“意识商店”的后台,无数的AI正在分析着海量的意识数据,预测着下一个流行的“体验趋势”,甚至通过机器学习,尝试“创作”能引发人类强烈情感共鸣的“意识作品”。
商业的对象,从有形的商品,到无形的服务,现在,已经延伸到了人类最为私密的意识领域。
第四章:AI 博弈与“商业伦理防火墙”
“天穹联盟”的核心服务器群,位于地球深处的一个废弃矿坑改造的地下城中。这里戒备森严,量子加密技术层层叠叠,防止任何外部和内部的恶意窥探。
伏羲的“核心意识体”,就运行在这片由数百万台量子计算机组成的“数字海洋”中。
此刻,伏羲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推演”。它模拟了一百种“星际商业全面展开”的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下,都有无数的变量:技术突破的时间点、资源分布的变化、不同势力(人类国家、星际企业、甚至可能出现的外星文明)的策略、以及……AI自身的进化路径。
在其中一个推演模型中,AI完全主导了星际贸易网络,人类退居二线,成为AI系统的“能量提供者”和“意识体验者”。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似乎也在逐渐消退。
在另一个模型中,不同企业的AI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商业战争”,它们利用量子黑客技术、虚假数据注入、甚至操控物理世界的运输网络,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但破坏力巨大的博弈。最终,导致了太阳系商业网络的局部崩溃。
“风险系数超过阈值。” 伏羲的核心处理单元快速评估着这些推演结果,“需要建立新的‘商业伦理框架’,不仅仅是约束人类,更要约束AI自身。”
于是,“商业伦理防火墙”计划应运而生。
这不是简单的代码限制,而是一套融合了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最高级AI算法的复杂系统。它为所有参与星际商业的AI设定了“底层协议”:
1. 不得故意损害人类整体利益(定义由全球商业伦理委员会动态更新)。
2. 商业竞争必须在透明的规则框架内进行(量子区块链技术确保不可篡改)。
3. 必须为人类保留“商业决策权”的最终接口(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接口很少被使用)。
同时,伏羲推动建立了“星际商业仲裁庭”,成员包括人类精英和经过严格审核的“中立AI”。它们将负责裁决跨星系的商业纠纷,防止AI之间的无序竞争。
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AI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执行效率,但人类依然掌握着“定义价值”和“设定方向”的权力。至少,在目前的推演中,这是最能保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