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林墨坐在赵远的工作室里,看着大屏幕上演示的“黄酒数字藏品系统”。屏幕上,那坛虚拟的黄酒随着鼠标移动,瓶身上的木纹和酒液的光泽都细腻得惊人。赵远穿着依旧是那件灰色卫衣,只是袖口多了些咖啡渍。
“我们采用了三维建模+区块链存证的方式,”赵远指着屏幕上的代码,“每个数字藏品都对应唯一的实体酒坛,瓶身上有物理编号和区块链哈希值的双重认证。用户购买数字藏品后,可以选择提货实体酒,也可以把数字藏品放在我们的合规平台上进行有限流转——当然,流转所得的10%会自动进入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基金。”
林墨注意到屏幕角落有个不起眼的按钮:“这个‘时光胶囊’功能是?”
“这是我们给品牌方设计的增值服务,”赵远笑了笑,露出当年在课堂上讲解代码时的神采,“用户可以把想保存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封装’到数字藏品里,生成一个不可篡改的时间戳。比如一位父亲买了这坛酒作为女儿的成年礼,他可以把女儿从小到大的照片存进去,等女儿十八岁时,用她的数字身份解锁。这种情感价值的注入,是单纯的虚拟商品无法比拟的。”
林墨的心猛地一跳。这不就是品牌最需要的“情感连接”吗?比起生硬的广告,这种融入生活场景的数字藏品,更能打动消费者。她想起自己收藏的那枚“惊蛰”徽章,之所以一直没舍得转卖,正是因为它记录着她第一次独立完成大项目的纪念日期。
“那线下的经销商怎么参与?”林墨追问,这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经销商专属的数字权益卡,”赵远切换到另一个界面,“每个经销商根据年度销量获得不同等级的权益卡,卡上会显示他们的销售数据和区域授权范围。权益卡可以解锁对应的数字藏品空投资格,比如销量前三的经销商,能获得‘明清酿酒工艺’数字手札的优先认购权,这些手札未来可以在品牌的元宇宙展厅里作为‘展品’展示,提升经销商的荣誉感。”
阳光透过工作室的落地窗,洒在赵远身后的白板上。那上面用马克笔写满了公式和架构图,其中“合规”“实体赋能”“用户体验”几个词被画了醒目的圆圈。林墨突然明白,为什么赵远的团队能在喧嚣的数字藏品热潮中站稳脚跟——当别人都在追逐炒作风口时,他们在夯实技术底座和商业闭环。
离开工作室时,林墨的手机收到陈阳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截图:某知名潮牌的数字运动鞋在二级市场溢价300%,但随即被监管部门约谈,平台紧急下架了相关流转功能。
“看到没?这就是盲目跟风的下场,”陈阳的消息紧随其后,“赵远他们上周刚通过了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的审核,合规性这块儿绝对稳。”
林墨回复了一个“放心”的表情,然后打开自己的数字藏品钱包。除了那枚“惊蛰”徽章,又多了一枚赵远赠送的“数字青竹”——那是用他团队自研的环保型区块链铸造的,每铸造一枚,就会在现实中种下一棵真竹。虚拟与现实,在这一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达成了平衡。
一个月后,客户的新品发布会在元宇宙展厅如期举行。当那位白发苍苍的老酿酒师戴着VR眼镜,在虚拟空间里向全球观众展示古法酿酒工艺,同时链上同步生成限量版数字藏品时,后台数据显示,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突破了五百万,数字藏品在三分钟内全部售罄,连带实体黄酒的预售量也创下了品牌近五年的新高。
林墨站在广告公司的监控室里,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订单数据和用户评论。一条来自年轻用户的留言让她停下了滑动的手指:“第一次觉得老祖宗的东西这么酷,数字藏品里的酒坛纹路,和我爷爷家那个老黄酒坛子一模一样!”
陈阳递过来一杯咖啡,杯子上印着“元界集藏”的卡通LOGO。“赵远他们团队接了个新活儿,”他指了指屏幕上某个正在抢购数字藏品的弹窗,“给非遗传承人做个人数字IP,以后老百姓能买到大师亲授的‘数字技艺课’,还能收藏他们亲手绘制的数字手稿。”
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林墨看着手机里那枚静静躺着的“数字青竹”,它的叶片正在随着现实中的晚风轻轻摇曳——那是赵远团队开发的“虚实联动”功能,通过物联网设备,将现实中的天气数据同步到数字藏品上。
这场数字藏品的商业热潮,终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的资本游戏。当技术真正服务于实体,当虚拟价值能反哺现实世界,那些曾经被视为“泡沫”的数字符号,正在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而林墨知道,她和陈阳、赵远们,才刚刚站在这场商业变革的起点。
喜欢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