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景元国都,最大的讨论话题就是一批高僧,自愿前往西南之地感化民众,宣扬佛法。
因为高僧的道德高尚,为了表达自己向佛的决心,决定从国都一路徒步前往西南,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由此证明高僧们的决心有多坚定。
朝廷大受感动,不仅派重兵一路护送,还对这批高僧大开方便之门。
为了高僧的路途平顺,沿路的各个州府县衙,若遇到持有朝廷最新颁发的新款度牒的僧人化缘,必须给予帮助,有饭给饭,没饭就给米面让他们自己做。
为了不使高僧们的善行被玷污,为了维持高僧们行动的纯洁,朝廷还特意下令传达各州各府,只许施舍粮食,不许给予金钱。
百姓们对此大多称赞朝廷的大义,对高僧们的行为感到敬佩,因此对于朝廷的各项决定不仅严格实施,若是看到不配合的还要上前大声指责。
政令一下达,各地的官员沉默了好久,百姓们不知道里面的道道,他们这些人还不知道吗?
头前刚听说太女殿下和佛门起了争执,他们还有点点担心佛门闹事……
嗯,就那么一点点,毕竟天家这父女俩都不是讲理的人。
结果佛门宫门前静坐示威,太女殿下身体都被气的不适了,还不得不后退一步,答应佛门等早朝时率先解决。
他们外放的官员并不知道早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但通过与同僚的书信来往也得知了皇上和太女殿下好像退了。
被逮捕的僧人已经交给了皇觉寺的戒律堂处置。
晴天霹雳!
他们甚至怀疑皇上和太女殿下是不是被人蛊惑了!
之前不就出了一个云妃使用妖术,蛊惑的皇上几次改变政令吗?
难不成现在朝中又有奸人作祟?
这得是啥样的人才能办到的事?
皇上就算了,连太女殿下都没能幸免!
各地的郡守,知州正犹疑着消息的真假,结果没多久就接到了朝廷的最新政令。
第一,彻查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僧人,看有没有沽名钓誉,诱导百姓之辈。
若有则收回朝廷所发的度牒,将之交给本地的寺庙进行裁决。
当然裁决完也就不是僧人了,以流民身份处理。
第二,彻查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僧人,可有罪行在身。
无论是出家前还是出家后,都需彻查清楚。
若是出家前所犯罪行,朝廷有权利将之带回衙门,依律法判决,佛门不得多加阻拦。
若是出家后所犯罪行,则经由朝廷查清楚之后张贴告示,务必要确保本地百姓知晓,之后将证据上交佛门,由佛门戒律堂处理。
第三,所有佛门中人必须重新前往官衙进行度牒考核,通过者将由朝廷颁发新款度牒。
没有通过的则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依旧没通过的剥夺度牒,官府不承认其僧人的身份。
第四,最新度牒需每三年更换一次,经过考核后重新颁发。
第五……
第六……
…………
各地郡守和州府收到命令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就说嘛,皇上和太女殿下什么时候退后过。
看看,新的政令这不就来了。
看着算是为佛门考虑,实际上,全是给佛门中人挖的坑。
佛门中人倒是也想反对,尤其是第二条。
有不少僧人都是因为犯了罪,才想要出家用僧人的身份躲避责罚,朝廷政令一出,他们不就都完蛋了?
可他们不敢闹,佛门之所以逼的朝廷退步,就是因为其在百姓心中的影响甚大。
但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向往的佛门中人算是心胸广大,乐于助人,帮人答疑解惑之辈,你一个犯了罪的如何帮助他们。
只要县衙告示牌贴出告示,甚至都不用衙役们出动,县内的百姓就能将僧人所在的寺庙围个水泄不通。
“渣滓,杂碎,还不滚出来!”
“滚出寺庙玷污了佛家之地,你也不怕死后下地狱!”
“快出来,杀人犯也敢自称大师,信不信某家拆了你的庙!”
群情激愤下,便是佛门中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佛门自然想要为寺内僧人辩解,佛教本就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罪业并非不可救赎。
释迦摩尼所言“众生皆苦”,通过觉悟可以脱离苦海。
央掘摩罗案例中,佛陀更是以“止息贪嗔痴”的理念点醒央掘摩罗,指出杀戮无法获得解脱,最终使其放下屠刀并证悟阿罗汉果。 ?
但是,这一切只存在于案例之中。
真实的情况确实只要有僧人敢对罪人做出辩解都会被百姓认为是包庇之罪。
不仅罪人被骂的狗血淋头,就连辩解之人也别想逃脱,甚至寺庙名誉都得受到影响。
佛家总说感化世人,却忘了世人需不需要自己的感化,以德报怨的人又能有多少?
不否认有些大师确实佛法高深,令人敬佩,时常能让人惊醒,摆脱浑浑噩噩的生活。
可百姓们才不愿去原谅一个手沾鲜血的人,无论如何度化,死去的人不会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