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被藏之物本就难以捉摸,可东方朔竟凭借着他的机智聪慧,屡屡猜中。每次揭开覆器,众人皆惊叹不已,对他的才思敏捷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呀,他又能巧妙地借这些诙谐之语,暗中劝谏圣上,在嬉笑之间便能让汉武帝领悟治国理政的道理,实乃有大才之人。”
众人皆点头称是,王夫人微笑着说道:“这般聪慧之人,世间着实少有,能在朝堂之上,以如此独特的方式辅佐君主,真乃奇人也。”
宝玉听闻,不禁拍手称赞,他身着一件大红色的锦袍,腰间系着一条明黄色的腰带,越发显得英姿飒爽。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黛玉,眼神中满是倾慕与钦佩,说道:“林妹妹,东方朔如此机智,当真是世间罕有。不知可有诗作赞誉他这般才情?”黛玉轻瞥宝玉一眼,见他求知若渴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俏皮的笑意,思索片刻,吟道:
“诙谐善辩东方朔,智对君王意自遥。
射覆奇谋惊四座,讽言妙语化千寥。”
宝玉听后,击节赞叹:“林妹妹此诗,将东方朔的才情与智慧描绘得淋漓尽致,真乃妙笔。”
黛玉又道:“三国之时,更是英雄辈出,风云际会。那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入画忍不住微微探身,眼中满是好奇与钦佩,仿佛透过黛玉的描述,已然看到了那个羽扇纶巾的智者。
“就说那借东风吧,当时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周瑜欲用火攻破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夜观天象,算出东风将至,便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只见他身披道袍,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不多时,原本平静的江面便刮起了东南风,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至曹军战船,烧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还有那空城计,当时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身边无兵可用,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却镇定自若,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生性多疑,见此情形,以为城中有埋伏,竟不敢贸然进城,只得引兵退去。此等诸多妙策,真乃神人也。
还有那华佗,医术通神,能开颅治病,救人无数。他发明的麻沸散,可让人在手术时失去知觉,减轻痛苦。曾有一患者,腹内疼痛难忍,华佗诊断后,认为需剖腹治疗。他先让患者服用麻沸散,待其昏睡后,便持刀剖腹,取出病瘤,再缝合伤口,敷上草药。那患者竟渐渐痊愈,华佗的医术,堪称举世无双。可惜遭奸人所害,一代神医,就此陨落,实在令人惋惜。”
宝玉听得入神,不禁赞道:“林妹妹所言,真叫人神往,仿佛那金戈铁马的三国乱世,就在眼前一般。”
宝玉兴致勃勃,又问道:“林妹妹,如此神人,想必也有不少诗词颂其功绩吧?”黛玉眸光流转,略一沉吟,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缓缓吟道:
“《赞诸葛》
隆中一对定三分,羽扇纶巾妙计神。
赤壁东风烧魏舰,空城抚琴退曹军。
鞠躬尽瘁酬先主,死而后已为汉臣。
青史留名垂万古,英魂不朽励来人。”
宝玉听毕,连连称妙:“林妹妹此诗,气势磅礴,将诸葛先生的一生功绩与高风亮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华佗之医术通神,却无诗作赞之,实乃憾事。妹妹才思敏捷,何不再赋一首?”黛玉浅笑,轻咳一声,用手帕轻轻掩住嘴唇,又吟道:
“《叹华佗》
神医妙术世无双,麻沸奇方解痛伤。
剖腹除瘤惊众目,开颅疗疾绽光芒。
奈何奸佞施毒手,致使英贤赴冥乡。
千古遗恨言难尽,青史长留姓字香。”
众人听了,皆赞叹不已,直夸黛玉才情出众。
接着,黛玉说起于吉道士,“此道士能呼风唤雨,施符水治病,在江东一带颇得人心。据说在那大旱之年,数月未曾降雨,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苦不堪言。于吉道士心怀悲悯,设坛祈雨。
他身着道袍,在坛上诵经念咒,手舞桃木剑,做法祈愿。不多时,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竟渐渐乌云密布,云层越积越厚,天色也愈发暗沉。紧接着,电闪雷鸣,甘霖普降。
百姓们纷纷跪地,感恩于吉道士的恩德,这场雨,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让他们得以度过灾年。只可惜,后来他触怒了孙策,终究命丧黄泉,实在令人叹惋。”众人皆神色黯然,纷纷为于吉道士的遭遇感到惋惜。
宝玉皱着眉头,满脸惋惜地说:“如此善良有道之人,却不得善终,实在可叹。林妹妹,可有诗词感慨此事?”黛玉微微点头,神色忧伤,眼中闪过一丝痛惜,轻声吟道:
“《悼于吉》
江东大旱万民愁,道士祈霖解众忧。
符水施仁千户颂,法坛作法雨云稠。
奈何孙策心胸窄,致使仙翁性命休。
长叹英魂含恨去,青山绿水也添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