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世乱
太平州内起干戈,皆为贪官虐政苛。
横敛暴征民愤起,流离失所泪成河。
荣府儿郎征战苦,沙场血染剑缨磨。
愿祈圣主施仁政,再看人间乐事多。
众人见林黛玉写诗,纷纷围拢过来。待诗写成,众人看着那娟秀的字迹,皆赞叹不已。薛宝钗身着淡粉色衣衫,体态丰腴,举止娴雅,微微点头赞道:“林妹妹才情,当真是令人钦佩不已。此诗不仅一语中的,道出了战事根源,更祈愿圣上施仁政,实乃妙笔。既有对当下乱象的深刻洞察,又饱含着对太平盛世的美好期许,情真意切,立意深远,真真是好极了。”她的话语中满是真诚的赞赏,眼神中透着对林黛玉才情的欣赏。
王熙凤一身锦绣华服,手持丝帕,也笑着夸赞道:“林姑娘这诗,写得又好又贴切,把咱们心里所想的都写出来了。瞧瞧这用词,这意境,我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林姑娘不愧是咱们府里的才女,将来必定能名动京城。”王熙凤的笑声爽朗,话语中带着几分泼辣与豪爽。
林黛玉微微红了脸,双颊似染上了一抹云霞,谦逊道:“凤姐姐又打趣我了,不过是一时感慨,胡乱写来,让姐姐们见笑了。”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羞涩,那模样宛如春日里含苞待放的花朵。
贾政看着诗句,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说道:“林姑娘此诗,既有对世事的敏锐洞察,又饱含忧国忧民之心,难得难得。我贾家子弟,经此一役,也当明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日后更要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切不可贪图享乐,忘了本分。”贾政的声音带着一种长辈的威严与教诲,仿佛在为贾家子弟指明前行的道路。
众人皆称是。李纨看着众人,轻声说道:“此次几位兄弟建功立业,实是贾家之幸。只是这战争背后的苦难,更让人深思。我虽为女流之辈,不能像男子般征战沙场,但也盼着能为这世道的太平尽些心力。就像林姑娘诗中所祈愿的,愿圣主施仁政,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李纨的眼神中透着温柔与坚定,那是一种对世道和平的美好向往。
这时,贾兰挣开李纨的怀抱,走到众人面前,小脸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说道:“我听了叔叔伯伯、哥哥姐姐们的话,也作了几首诗,想请大家指点一二。”众人闻言,皆露出鼓励的神色。贾兰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赞英烈
江浙烽烟起,奸贪致祸殃。
荣门多义士,沙场战豪强。
血洒山河壮,功成姓字香。
英魂应笑慰,盛世复安康。
盼太平
州官行暴政,黎庶苦熬煎。
战火无情起,家园有泪涟。
心期奸佞灭,愿睹太平年。
四海清平日,欢歌满陌阡。
众人听后,皆感惊喜。贾政面露欣慰之色,说道:“兰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情与见识,实乃贾家之福。这两首诗,一首赞我贾家子弟征战之功,一首盼天下太平之景,情真意切,格律工整,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贾政的眼神中满是对贾兰的喜爱与期许,仿佛看到了贾家未来的希望。
贾兰听了,小脸洋溢着喜悦,又道:“还有一首,是我对这世道的一些想法。”说罢,又念道:
思吏治
为官当善政,廉洁念苍生。
休起贪财念,常存济世情。
心清民怨少,意正国风明。
但愿朝堂上,贤良尽赤诚。
李纨听着贾兰的诗,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的泪水。她说道:“我儿能有此等胸怀与抱负,为娘深感欣慰。只盼你能始终坚守初心,做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益之人。”李纨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那动作中满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林黛玉听闻贾兰作诗,心中欢喜,又觉感慨。她再次展纸研墨,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一首描绘民间疾苦的诗:
怜民苦
春雨难滋瘠土田,夏炎似火炙荒阡。
秋收本望仓盈粟,冬税偏催屋绝烟。
病妪街头悲瘦骨,饥童巷尾泣空筵。
朱门酒肉香飘处,可念苍生困苦煎?
众人围过来观看,不禁黯然神伤。薛宝钗叹道:“林妹妹此诗,真真写尽了民间疾苦,让人闻之落泪。”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伤,仿佛能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悲惨场景。
贾宝玉看着诗,神色凝重,说道:“林妹妹心怀悲悯,以诗诉民苦,实乃巾帼不让须眉。我等男子,更当为百姓谋福祉,解其倒悬之苦。”贾宝玉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在心中立下了为百姓奋斗的誓言。
此时,贾母在丫鬟搀扶下缓缓走了进来,众人赶忙行礼。贾母坐下后,目光慈爱地看着众人,说道:“我虽老了,听你们说这些,心里也不好受。这天下不太平,受苦的还是百姓。咱们贾家,既然得了圣上的恩宠,就更要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众人齐声应是。贾母的声音虽略显苍老,但却透着一种长辈的慈爱与威严,仿佛在为贾家定下了行事的准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