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又凑到黛玉跟前,神秘兮兮地说道:“妹妹,我昨儿得了个新奇的玩意儿,专给妹妹留着,等会儿拿给妹妹瞧。”黛玉好奇道:“是什么?莫不是又从哪里淘换来的俗物。”宝玉嘿嘿一笑:“妹妹见了便知,保准让妹妹喜欢。”
待至晚宴,众人齐聚一堂。贾母端坐主位,满面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慈祥。她身着一袭绣着福寿纹的华丽衣裳,那丝线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光,显得格外尊贵。
头上戴着璀璨的珠翠,每一颗宝石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繁星点点,显得格外雍容华贵。
她看着孙辈们和乐融融,心中欢喜,眼中满是慈爱,那慈爱的目光仿佛能包容一切。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鸡鸭鱼肉一应俱全。
那一道道菜肴色香味俱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还有应节的巧果、莲蓬等物,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人垂涎欲滴。众人举杯共饮,欢庆佳节,那欢声笑语在厅中回荡,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贾母笑着说道:“今日七夕,咱们一家人聚在一处,可要好好乐一乐。既是佳节,不如咱们作诗庆贺一番,也添些雅趣。”众人皆称好,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才华。
史湘云第一个开口,她爽朗地吟道:“七夕银河鹊架桥,牛郎织女会今宵。人间乞巧同心愿,红线牵来永不消。”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豪情壮志。众人纷纷喝彩,称赞其诗大气又充满真情,仿佛能感受到她心中那真挚的情感。
贾惜春随后轻轻念道:“繁星点点映银河,织女牛郎泪几多。乞巧楼中针线巧,相思梦里岁华蹉。”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如同那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令人心生怜惜。
邢岫烟略作思索,缓缓道:“七夕良辰月似钩,相思无尽意难休。情丝织就同心结,天上人间共此愁。”她的诗透着一份温婉与含蓄,仿佛是那潺潺流淌的小溪,宁静而深远。
轮到宝玉,他踱步吟道:“七夕佳辰乐事浓,红颜相伴意无穷。情牵织女牛郎梦,心向潇湘馆里风。”他的目光始终落在黛玉身上,那眼神中充满了深情与眷恋。
黛玉轻启朱唇,声音如珠落玉盘:“银河迢递鹊成桥,七夕相逢泪雨飘。乞巧针穿心底愿,情丝万缕系君腰。”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黄莺出谷,此诗一出,众人皆惊叹其才情,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沉醉。
晚宴间,王熙凤瞧着宝玉和黛玉坐得近,互动亲昵,便起了打趣之心。她那一双丹凤眼微微眯起,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笑道:“林姑娘,你可吃了我家不少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众人闻言,先是一静,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随后哄堂大笑,那笑声如同汹涌的波涛,在宽敞的厅中回荡,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黛玉本就脸皮薄,被这突如其来的调侃闹了个大红脸。她的双颊如同熟透的苹果,娇艳欲滴。但她那聪慧的眼眸中却不见恼怒,轻启朱唇道:“凤姐姐,你可真会编排人。这吃茶和做媳妇,能混为一谈?莫不是你今日贪了几杯酒,拿我打趣来寻乐子。若论起做媳妇,怕不是你心里早有了人选,倒拿我开涮。”
这番话柔中带刚,既巧妙回应,又没让王熙凤下不来台。王熙凤拍手笑道:“好个灵透的林姑娘,这嘴皮子,我可是说不过你。”众人又是一阵欢笑,气氛更加热烈。
薛姨妈在一旁说道:“这林丫头,真真儿是个伶俐的。”她的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目光中满是喜爱。
贾母见状,呵呵笑了起来,轻轻摆手道:“都是自家人,打趣几句也是乐趣。来来来,今儿个这巧果做得甚是精细,大家都尝尝。”
丫鬟赶忙上前,将盛着巧果的碟子端到众人面前。巧果形状各异,小巧玲珑,泛着金黄的色泽,散发着甜甜的香味。
贾母先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边嚼边点头称赞:“嗯,这味道甜而不腻,酥脆可口,厨子用心了。”众人听了,也纷纷伸手去拿。
李纨笑着说:“老祖宗说得是,这节庆的吃食,最是能体现心思的。”说着给身边的探春也递了一块。
贾母又看向黛玉和宝玉,和蔼地说:“你们俩孩子呀,莫要因为刚才的话羞恼了,只管开开心心过节。”
宝玉忙不迭地点头,黛玉则低了低头,微微红着脸。贾母接着说:“再喝些这新煮的莲子羹,清热去火,很是滋补。”丫鬟闻声而动,为众人盛起了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莲香的莲子羹。厅里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地享受着这七夕晚宴。
晚宴结束后,宝玉和黛玉趁着月色,往沁芳闸畔散步。月色如水,洒在二人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纱,使他们宛如仙人下凡。
周围的花草树木在月光下影影绰绰,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那花香混合着青草的气息,让人陶醉。
宝玉鼓起勇气,拉住黛玉的手道:“林妹妹,今日凤姐姐的话虽玩笑,可我对你的心意,日月可鉴,我只盼着能与你长相厮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