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谣言,就像带着致命毒刺的暗箭,迅速在贾府上下如瘟疫般蔓延开来,所到之处,人心惶惶。
王熙凤听闻这些谣言后,顿时柳眉倒竖,一双丹凤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气得浑身微微发抖。(双手紧握拳头,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胸脯剧烈起伏,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她咬着银牙,怒声骂道:“这些个嚼舌根的混账东西!整日里吃饱了没事干,就知道在背后编排主子的是非!看我不揪出几个来,好好整治一番,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敢在贾府兴风作浪,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说罢,她在房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怒火之上。(心中暗自思忖: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想搅乱贾府,好从中谋取私利。我决不能让这些小人得逞!贾府在我手里,容不得他们肆意破坏!我得尽快找出幕后黑手,不然这贾府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与此同时,贾政听闻了此事。贾政自幼深受儒家礼教的熏陶,在严格的家族规矩中成长。他的父亲,贾代善,一生秉持着正统的家族观念,对子女的教育极为严苛,要求他们事事遵循礼教,维护家族的尊严与声誉。贾政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古板、守礼的性格。此次听闻为秦可卿治病之事引发诸多谣言,心中的不满如汹涌的暗流在心底翻涌。(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天空,眼神中透着忧虑与愤怒 )他反复思量,贾府向来注重名声,如今为了秦可卿之事如此大费周章,还惹出这般谣言,若不妥善处理,恐家族声誉受损。
思索良久后,他唤来贾琏。贾琏匆匆赶来,刚踏入书房,便感受到贾政身上散发的压抑气息。贾政声音低沉而威严地说道:“为了一个儿媳,宁国府又是寻医问药,又是大肆花钱,全无半点规矩体统!荣国府的银子也跟着往里头搭,真不知他们安的什么心。你去探探口风,看看他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切莫掉以轻心,此事关乎家族声誉,切不可大意。”
贾琏心中虽有些不情愿,毕竟两边都是亲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又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只得无奈应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中暗自叫苦:这两边都是至亲,这差事可真难做啊!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人。这贾府里的水可真深,我这次可得小心行事,千万别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贾琏来到宁国府,先是一脸关切地去探望秦可卿。见到秦可卿后,他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关怀,(微微弯腰,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之情,还特意上前轻轻握住秦可卿的手,以示亲近 )说道:“侄儿媳妇,今日看着气色可比前些日子好多了,真是让人欣慰啊!这几日我一直挂念着你,如今见你好转,我这心也算是放下了一半。”
秦可卿微微欠身,轻声说道:“多谢二叔挂念,劳您费心了。这几日多亏了府里上下的悉心照料,我才能好得这么快。”
寒暄几句后,贾琏便寻了个由头,找到贾珍。两人在书房坐下,书房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却也无法驱散此刻略显尴尬的气氛。
贾琏看似随意地聊起府里的开销,笑着说道:“大哥,如今府里事儿多,这花销也大。尤其是为了侄儿媳妇这病,可没少费银子啊。这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虽说都是为了救人,但也得有个度不是?”(脸上带着看似轻松的笑容,但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试探,还不时观察着贾珍的脸色 )
贾珍何等精明,一听便听出弦外之音,心中不禁不悦起来,脸色微微一沉,眼中闪过一丝不满,(端起茶杯的手微微停顿,冷冷地看着贾琏,心中暗忖:这贾琏突然来这么一出,背后肯定是贾政在指使,哼,他们荣国府还真会挑事儿 )说道:“琏二弟,可卿是我儿媳,自小养在身边,情同亲生女儿。如今她重病初愈,多花些银子也是应该的。况且这事儿老太太也知晓并支持,难道还有人不满意?这贾府上下,还轮不到外人来指手画脚。”
贾琏见贾珍有些动怒,心中一慌,忙赔笑道:“大哥别误会,我就是随便问问,也没别的意思。您也知道,如今府里事儿杂,大家都关心着,难免会有些议论。我这不是来跟大哥您沟通沟通嘛。”
贾珍冷哼一声,不再言语,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僵持。
这边林黛玉依旧每日如往常一般,早早来到宁国府看望秦可卿。她心思细腻,犹如春日里的微风,能察觉到每一丝细微的变化。不仅关心秦可卿的病情,还时常耐心地指导瑞珠如何调理饮食、照顾病患。
她那轻柔的声音,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在瑞珠的耳畔:“瑞珠,秦姑娘如今身子还弱,饮食上切不可马虎。这鸡汤要小火慢炖,炖得浓稠些,方能滋补身子。还有,平日里要多注意她的休息,切不可让她太过劳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