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贾政、贾琏、贾宝玉等爷们儿,也纷纷撸起袖子,展现出男儿的担当,积极参与到施肥的工作中。贾政,平日里虽严肃古板,宛如一座沉稳的高山,此刻也亲力亲为,手持锄头,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桑树根部,而后用锄头轻轻掩埋,动作沉稳有力,每一下都仿佛在为桑树注入力量。“这肥料,乃是桑树生长的根基,切不可吝啬,但也不能过量,坏了桑树的根,凡事都讲究个恰到好处。过犹不及,这道理,不仅适用于桑树,于人于家,亦是如此。”贾政一边劳作,一边教导着身旁的晚辈,话语中透着长辈的威严与智慧。
至于除草之事,探春、惜春等姑娘们,领着一群小厮们,宛如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桑树林中仔细清理着杂草。探春弯着腰,眼神专注,认真地拔除杂草,那神情,仿佛在与杂草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口中说道:“这杂草最是讨厌,与桑树争养分,咱们可得除得干干净净,绝不能让它们坏了桑树的生长。每一棵杂草,皆是桑树成长路上的阻碍,咱们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这片桑园。”那坚定的语气,彰显出探春的果敢与决心。
就在众人齐心协力,将桑树照料得井井有条之时,林黛玉忽发奇想,对身旁的众姐妹们说道:“姐妹们,今日咱们在这桑园之中,学习桑树嫁接之术,又一同为桑树劳作,实乃一桩趣事。不如咱们以桑树为题,吟诗作词,也为这劳作添些雅趣。况且,嫘祖养蚕,开启了这蚕桑之业,福泽后世,咱们今日借此良机,缅怀嫘祖,吟诗颂桑,岂不美哉?”众姐妹听闻,纷纷拍手称好,皆觉此提议妙极,宛如在忙碌的劳作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
于是,众姐妹便在桑园之中,或低头沉思,或仰望桑树,灵感如泉涌。不多时,薛宝钗率先吟道:“嫘祖蚕桑启富源,桑枝摇曳映蓝天。新芽嫩叶含春意,愿化丝绵暖世间。”此诗一出,众人皆赞其立意高远,既有对嫘祖的缅怀,又表达了对蚕桑事业的美好期许,仿佛一幅描绘蚕桑盛景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林黛玉也不甘示弱,轻启朱唇,宛如黄莺出谷,吟道:“桑林郁郁映农庄,嫘祖遗风韵未央。嫩叶轻摇如梦幻,蚕丝万缕系情长。”其诗婉转悠扬,充满了浪漫的情思,将桑林的美景与蚕桑文化的传承巧妙融合,令人如痴如醉。众姐妹依次吟诗,才情尽显,或豪迈奔放,或婉约细腻,每一首诗都仿佛是对蚕桑事业的深情赞歌。
一旁的丫头们,见主子们吟诗如此有趣,也跟着学起诗来,虽诗句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纯真与热情,宛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更有那活泼的丫头,唱起了养蚕的歌谣:“嫘祖娘娘把蚕养,桑叶青青蚕儿胖。结茧抽丝织锦绣,日子越过越欢畅。”歌声清脆悦耳,在桑园之中回荡,仿佛为这片生机勃勃的桑园增添了一份灵动的韵律。一时间,桑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众人在劳作中,既有对知识的探索,又有对文化的传承,其乐融融,干劲十足,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过了一段时间,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与共同努力下,桑树枝条愈发壮大,桑叶大张肥厚,那绿油油的一片,宛如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微风拂过,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喜悦。如此,养蚕的时机已然成熟,贾府众人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与希望。
养蚕之事,首重蚕房的搭建。专业蚕农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宛如一位睿智的引路人,指导着贾府众人,选了一处地势较高、通风良好且便于管理的地方搭建蚕房。先是用砖石一块块精心砌好地基,那砖石在众人的手中传递,仿佛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每一块砖石都被赋予了希望的重量。而后,众人齐心协力,喊着整齐的号子,竖起粗壮的木柱,搭建起蚕房的框架,木柱稳稳地矗立着,宛如卫士一般守护着即将到来的蚕宝宝,那坚实的姿态,给人一种安心与力量。贾琏,此时宛如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神情严肃,指挥着小厮们搬运木材,大声喊道:“大伙都小心着些,这木材可关乎着蚕房的稳固,切不可有丝毫闪失。每一根木材,都是蚕房的筋骨,咱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珍宝一样,小心搬运。”蚕房的顶部,选用了厚实的茅草覆盖,那茅草层层叠叠,宛如一层温暖的毛毯,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保证一定的透气性,恰似为蚕宝宝们搭建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让它们在这个安全的港湾里茁壮成长。
蚕房搭建好后,清洁工作至关重要。专业蚕农神情严肃地说道:“这蚕房务必打扫得一尘不染,蚕儿娇弱无比,哪怕是一点儿灰尘、杂物,都可能让它们染病,这养蚕的成败,可就系于这清洁之上了。蚕儿如婴儿般脆弱,需咱们以万分的细心去呵护。”于是,
王熙凤立刻展现出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宛如一位运筹帷幄的将领,迅速安排了一队心灵手巧的丫鬟婆子,拿着扫帚、抹布等清洁工具,将蚕房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擦拭清扫了一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