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先生讲课时,更是按捺不住,踊跃发言,小手举得高高的,身子前倾,满脸急切之色,仿佛生怕先生看不见他。嘴里还不住地喊着:“先生,先生,我知道!”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先生见状,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海哥儿如此积极,值得称赞,但也要注意课堂秩序。”
贾海听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坐直了身子,心中却仍在为自己的表现暗自得意,又想着下次定要回答得更精彩。
而贾安则沉稳安静许多,端正地坐着,脊背挺直,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宛如一尊精致的瓷娃娃。读书时全神贯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一篇文章往往读几遍便能流利背诵,吐字清晰,声音清脆,令先生不住点头称赞:“安哥儿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日后必成大器。”贾安听了,脸上微微泛红,心中暗自思忖:“先生谬赞了,我定要更加努力,才不负先生期望。学海无涯,我不过是刚刚起步,切不可骄傲自满。”
课余之时,贾玉澜与贾菲也承担起教导弟妹的责任。书房之中,布置得典雅大方,墙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有山水写意,那山水间云雾缭绕,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诗意,让人仿若置身于空灵的仙境之中,心驰神往;有花鸟工笔,那花鸟栩栩如生,鸟儿的灵动、花儿的娇艳,皆展现得淋漓尽致,似将世间美景尽收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那砚台质地细腻,触手温润,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墨锭散发着浓郁的墨香,似是在召唤着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玉澜身着一件淡蓝色的长衫,腰间束着一根白色丝绦,那丝绦随风轻舞,更衬得他身姿修长,儒雅不凡,仿若从画中走出的翩翩公子。
他微笑着铺开宣纸,那宣纸洁白如雪,质地轻薄却又坚韧,宛如一片轻盈的云朵。轻轻握住贾海的小手,眼神专注而温和,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说道:“写字如做人,要端端正正,顶天立地。
这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我们人生的轨迹,需用心书写。想当年,我初习书法时,亦是懵懂,全赖先生悉心教导,方才有今日之领悟。如今将这心得传授与你,望你能好好体会。”
说罢,提笔蘸墨,那墨汁在笔尖晕染开来,散发着独特的墨香,仿佛是文化的传承在指尖流淌。他一笔一划地教他写“人”字,那身姿挺拔,宛如一幅俊逸的水墨画。
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蕴含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仿佛在向贾海传递着古老文化的精髓。贾海一边认真地看着,一边在心中暗暗想着:“哥哥写得真好,我也要像哥哥一样写得这么漂亮。我定要刻苦练习,不辜负哥哥的教导。”
贾菲则在园中,带着弟妹们诵读诗词。她身着一件粉色的绫裙,外披白色的薄纱,那薄纱如烟似雾,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若仙子下凡,美丽而动人。发间插着一支翡翠簪子,簪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仿佛为她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她轻启朱唇,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在园中回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神情温柔而专注,仿佛沉醉在诗词的美妙意境之中。
贾海、贾安仰着小脑袋,眼睛亮晶晶的,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跟着姐姐一句一句地诵读,稚嫩的声音在园子里飘荡,仿佛是春天里最动听的乐章。贾菲看着弟妹们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欢喜,暗自想道:“希望他们能在诗词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茁壮成长。
诗词之道,博大精深,我当以耐心与爱心引导他们,让这颗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一日,先生让学生们以“秋”为题作诗。贾安托腮凝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仿佛灵感突至。他微微皱眉,那眉头轻蹙间,透着一股认真与执着,仿佛在与诗词中的意境进行着深度的对话。
提笔蘸墨,在纸上写道:“秋风拂落叶,明月照寒塘。独坐思千里,心随雁字长。”写完后,他又仔细端详,微微点头,似是对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心中想着:“不知这首诗能否得到先生的认可。我不过是将心中所感诉诸笔端,但愿能稍得秋之神韵。”
先生接过诗稿,看罢,眼中满是惊喜之色,连连称赞:“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情!此诗意境深远,用词精妙,实乃佳作。安哥儿对秋之感悟,细腻入微,将秋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贾玉澜与贾菲听闻,也赶忙凑过来,看着弟妹的诗作,眼中满是欣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玉澜轻轻拍了拍贾安的肩膀,笑道:“好小子,日后定有大出息!为兄自愧不如啊。想我当年,作此等诗时,尚不及你这般自然流畅。”
贾菲则拉着贾安的手,柔声道:“安弟真是聪慧,姐姐为你骄傲。日后定要继续努力,在诗词上更上一层楼。诗词一道,无尽无穷,切不可满足于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