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牵着她的小手,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街边的花灯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父亲笑着为她讲解每一盏花灯的典故,那温暖的笑容如同这元宵的灯火,照亮了她的心房。
她生辰之时,父亲特意为她寻来罕见的诗书画卷,小心翼翼地递到她手中,生辰满是慈爱与期许,告诉她要多读书,做个有见识的女子。
还有无数个夜晚,她在灯下习字,父亲在一旁静静看着,偶尔轻轻握住她的手,纠正她的笔法,那宽厚温暖的手掌,传递着无尽的爱意。
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泡影,父亲竟永远地离她而去,阴阳两隔,再无相见之日……)她身子晃了几晃,几欲昏厥过去。身旁侍奉的丫鬟婆子们见状,皆忍不住惊呼一声,赶忙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她搀扶住。
此时,但见黛玉泪如泉涌,顺着那原本粉嫩如今却苍白如纸的脸颊滚滚而下,宛如断了线的珠子,再也止不住。
紧接着,她放声痛哭起来,声音悲恸欲绝,似要将这满心的悲痛都宣泄而出,直叫天地亦为之动容:“父亲……父亲呐!女儿远在这京都之地,不能常侍您身畔,尽些儿女孝道,怎料到如今竟与您阴阳两隔,成了永诀!这叫女儿如何承受得住,如何是好哇!”那哭声如杜鹃啼血,声声悲戚,似能穿透云霄,闻者无不为之动容,眼眶泛红,心中涌起无尽的怜悯与哀伤。
且说宝玉听闻此变,心中犹如被烈火炙烤,心急如焚。(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黛玉悲痛欲绝的模样,仿佛能看到她那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泪水涟涟,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疼得他几乎无法呼吸。
他深知,此刻的黛玉定是肝肠寸断,无依无靠,自己必须陪在她身边,为她遮风挡雨,给予她力量和安慰 )
当下,不及多想,即刻匆匆进宫请旨,见到圣上,宝玉“噗通”一声,双膝跪地,身着的锦袍在地上铺散开来,宛如一朵盛开的暗色繁花,却又透着几分沉重与哀伤。
他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苦苦恳请圣上恩准,让自己能陪黛玉一同赶回苏州料理后事。圣上见他如此情真意切,心中也不禁为之感动,念及黛玉孤苦伶仃,遂恩准了他的请求。
宝玉得了旨意,不敢有丝毫耽搁,心急火燎地匆忙回府收拾行装。一切准备停当后,便与黛玉登车启程。
一路上,车夫扬鞭策马,快马加鞭,那马蹄声哒哒作响,仿若密集的鼓点,一下下重重地敲在宝玉和黛玉的心坎上。
二人心中唯有一个急切的念头,恨不能肋生双翅,即刻飞至苏州。车窗外的景色如飞般掠过,可他们却无心欣赏,满心满眼都是对苏州的急切奔赴和对逝者的沉痛哀思。细雨纷纷扬扬地洒落,打湿了车窗,模糊了外面的世界,仿佛也为他们的悲痛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幕布。
一路上,林黛玉的泪水就没有干过,内心不断地回忆着与父亲的点点滴滴。那往昔的相处,父亲的疼爱与教诲,如电影般在她脑海中不断放映。每一个温馨的画面,如今都化作了锥心的痛,让她的泪水止也止不住。
宝玉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自己也眼泪汪汪。他能感受到黛玉此刻的悲痛,心疼如绞。看着黛玉憔悴而哀伤的面容,他恨不得将她所有的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
“林妹妹,莫要再如此伤心了,你这样,我的心都要碎了。”宝玉声音颤抖,带着浓浓的担忧与怜惜。
林黛玉微微抬眸,泪眼朦胧地看向宝玉,哽咽着说:“我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如今他去了,我这世间便又少了一个真心待我的人。”
宝玉握紧她的手,越发用力,似要给予她力量:“有我呢,我会一直陪着你,绝不会让你再受半分委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我都在你身边。”
林黛玉听了,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虽仍悲恸,却也渐渐平静了些。她靠在宝玉的肩头,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衫。
两人就这样相互依偎着,在这悲伤的旅途中,彼此温暖,一同承受着这份离别的伤痛。
终于,一行人赶到苏州府。灵堂之内,白幔低垂,一片素缟之色,弥漫着浓浓的哀伤。灵前香烟袅袅,那缕缕青烟升腾而起,仿佛带着无尽的哀思飘向天际。烛光摇曳不定,光影在墙壁上闪烁,似鬼魅般张牙舞爪,更添几分阴森凄凉。
灵堂的地面上铺着冰冷的石板,墙壁上挂着的挽联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逝者的生平与众人的悲痛。
黛玉甫一踏入灵堂,眼中所见,皆是父亲已逝的残酷现实,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如决堤洪水般的悲痛,径直扑至棺木之上,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那哭声震天动地,肝肠寸断。
“父亲啊!女儿自幼便离开了您身边,寄养在那贾府之中。这些年来,女儿日夜盼望着,盼着有朝一日能将您接来,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让您安享荣华富贵,不再操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