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闻言,一时语塞。见赵无极无言以对,慧远这才满意地离去。
望着慧远离去的背影,赵无极感慨,西方教的人果然个个都是精明之人,说话真是“动听”。
他在须弥山上继续闲逛,途中又叫住了几位西方教的弟子。
他们都热情地转身与赵无极交谈。
随着沾染劫气的西方教弟子越来越多,整个西方教的劫气也愈发浓厚。
经过几次交谈后,赵无极确定西方教的弟子确实没有阐教那般高傲,至少还愿意与他交谈,就是太过吝啬。
一旦谈及修炼资源、法宝、武器、灵脉宝地等话题,所有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赵无极在须弥山上逛了整整三个月,终于与大部分的西方教弟子打过招呼。
西方教的弟子们也都记住了这位总爱在身后招呼“道友留步”的师弟。
此时,他绕了一圈回到自己被分配的道场。
看着眼前布满灰尘与蛛网的洞穴,赵无极对西方教的贫穷与吝啬有了更深的认识。
洞穴中,赵无极独自躺在石板上发呆。
他回想起这三个月来西方教圣人与弟子的态度,又想起敖丁提及的劫难。
赵无极一时困惑不解,他实在感觉不到这是所谓的劫难。至少目前来看,西方教的弟子们对他都颇为友好。
“不行,还是得谨慎些,要不然,被人算计了都不知道。”
---
在前往王城的路上,四路人马不期而遇。
四队人马,皆身披重铠,手执长枪,
守卫之际,双目圆睁,犹如铜铃。
他们宛如钢铁铸就的雕像,气势汹汹,宛若虎豹之军。
在这四队人马中央,一辆气势恢宏的马车旁,四位身影缓步而下,
这四人,乃是大国的四位领主。
他们各自掌控着广袤的土地,以及数量可观的兵马。
走出都城范围,步入这四位领主的地盘,表面上国君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实际上,在这些领地,国君的话语权甚至不及这四位领主。
尽管表面上他们的实力不及都城,但暗地里,他们隐藏的实力却深不可测。
此刻,四人聚于一幽暗山洞中休憩。
领主李崇禹轻声道:“不知国君此次召我们四人入宫,究竟所为何事?四领主同朝,此事定非小可。”
他身旁的领主姜文楚接道:“确实如此。”
随后,他半开玩笑地说:“莫非国君见我等权势日盛,欲削弱一二?”
他虽是笑言,但在场的众人却无人笑得出来,因这种君臣间的猜疑实在太过寻常。
此时,另一位领主插话道:
“文楚兄还能笑得出来,你统管的东地诸侯众多,在我们四人中最为显眼,国君若要动手,怕是要从你开始。”
姜文楚转而说道:“论实力,姬康兄当属我们四人之首。听闻姬康兄的领地近年来五谷丰登,矿业大兴,军备亦大增,我等望尘莫及啊。”
众人虽笑,心中却愈发沉重。这些年,都城区域天灾频发,
都城上下忙于救灾,无暇顾及军队扩充与武器制造。
反观四位领主的领地,年年丰收,百姓生活安稳,尤其是姬康兄的领地,更是繁荣昌盛。
历经岁月积累,姬康兄的实力与储备,恐怕已远超一直在壮大的四位领主。
正因如此,四位领主才不得不心生忧虑。毕竟,臣子势力日益壮大,在国君眼中绝非好事。
此刻,姜文楚突然转向一直沉默的姬康道:
“姬康兄,你精通占卜之术,何不为我们此行占上一卦?”
其余二人闻言,亦纷纷看向姬康。
姬康身形消瘦,身披长袍,显得更为弱小。
闻众人言,姬康似早有准备,从袍中取出一枚古朴的龟甲,
随后,他在这片平地上,以树枝绘出一系列玄妙的图案。
不久,李轩拾起一枚兽骨轻轻摇晃,众人耳畔回响着铜币相击的清脆声响。
紧接着,李轩将兽骨掷于地面,内里铜币散落在他先前勾勒的图案之上。他俯身细审,开始解读卦象。
三位领主目睹李轩面色愈发凝重,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忐忑。
片刻后,李轩拾起兽骨与铜币。东领主急切问道:“李轩兄,情况如何?”
李轩默不作声,再度将铜币摇落。
又是一卦。
此次,众人惊讶地发现李轩几缕青丝瞬间染霜。
再卜一卦,李轩的面色阴沉得仿佛万古寒冰。
他抬头望向三位领主,缓缓言道:“卦象所示,此行凶多吉少。”
三位领主面色更加黯淡。
东领主尤为关切,追问:“李轩兄,此卦有误的可能几何?”
李轩摇头:“我已连卜两卦,结果一致。”
言毕,洞内一片沉寂。
东领主轻声向其余二人提议:“那我们还去否?”
一时无人应答。
这时,北领主朗声道:“岂能因虚无缥缈的卦象便违抗王命?此刻抗命,无异于直接昭告天下反叛之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