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动态平衡。"小米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绿点,"当新城的办公楼下班后,多余电力会自动流向灌溉系统;而当农田不需要灌溉时,电流又会优先保障医院和学校。就像骆驼的驼峰,既要有储备,更要懂分配。"她演示着系统如何自动识别:一片棉田的湿度达到60%时,会主动把电力让给隔壁的养鸡场。
哈桑成了第一个测试用户。当他按下灌溉系统的启动键时,远处光伏电站的指示灯从红色变成了绿色,仿佛沙漠突然睁开了眼睛。水流通过滴灌带渗入土壤的声音,让这个三十岁的男人突然蹲在地上,捂住了脸。他的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他们的祖先就是听着这样的声音,在沙漠里种下第一棵树的。
艾略特在董事会上展示了新系统的模拟数据:实施动态分配后,新城的能源成本上升了11%,但周边农村的GDP增长了7.3%。更重要的是,气象部门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植被覆盖率提升,沙尘暴的发生概率下降了40%。"最让我惊讶的是,"艾略特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一条上升的曲线,"高科技园区的创新效率反而提高了,员工们说,知道自己用的电没有剥夺别人的生存权,工作起来更安心。"
林夏站在修复后的防风林里,看着新栽的胡杨树苗上悬挂的太阳能小灯。每个灯泡上都刻着两个日期:安装日期和预计存活日期。"科技的终极伦理,"她对身边的哈桑说,"不是分配现有的光明,而是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自己的阳光。"
哈桑的儿子正在追逐蝴蝶,那只翅膀上沾着光伏板反光的昆虫,正飞向一片重新泛绿的田野。
四、阳光的重量
一年后的庆典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新落成的智能变电站,而是村民们用废弃太阳能板拼成的壁画——画面上,太阳的光芒像瀑布一样分成无数支流,每一滴水都落在需要的地方。哈桑被推选为新能源合作社的社长,他学会了看实时电力分配图,却依然保持着每天清晨观察棉苗生长的习惯。
林夏收到了小米发来的最新数据:全球已有十七个干旱地区采用了"绿洲指数"系统,甚至在挪威的北极圈附近,有人用类似的算法分配风能资源。最让她感动的,是哈桑的女儿画的一幅画:两个孩子在太阳能板下分享一块西瓜,瓜瓤的红色和光伏板的蓝色融在一起,像从未分离的彩虹。
艾略特在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海湾集团的总部搬到了光伏电站旁边。他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那片曾经干裂的土地,如今那里长满了耐旱的苜蓿草。有记者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决策,老人指着窗外流动的电流光影:"你知道阳光的重量吗?当它公平地落在每个人身上时,比所有的金银都沉重。"
林夏的团队在离开前,埋下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装着最初的电网设计图、哈桑家的棉籽,还有小米写的算法代码。胶囊的外壳上刻着一行字:"真正的能源革命,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心灵的通电。"
沙漠的风掠过新栽的树林,树叶的沙沙声像无数台微型发电机在运转。远处的智能电网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把光明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等待的窗口,就像天空从未忘记任何一片土地。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