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都开京,景福宫勤政殿内,气氛凝重如铁。高丽国王王禑端坐于御座之上,眉头紧锁,面色蜡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显露出内心的极度焦虑和摇摆不定。下方,文武两班官员分立两侧,泾渭分明,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一场关于如何对待大明使团的激烈朝辩,已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主上殿下!”大将崔莹声若洪钟,出列奏道,他身形魁梧,面容凶悍,目光扫过文官队列时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大明虽强,然远涉重洋,兵锋能及几何?其所恃者,不过火器之利与些许江湖草莽!我高丽带甲十余万,据险而守,更有北元朝廷为援,何惧之有?岂可因区区恐吓便卑躬屈膝,失我邦国尊严!臣请主上殿下下旨,命臣率精锐之师,迎头痛击来犯之敌,扬我国威!”
他身后一众武将勋贵纷纷附和,叫嚣着要与明军决一死战。
“荒谬!崔莹枢密使!你……你这是要将高丽拖入万劫不复之地啊!”成均馆大司成郑梦周须发皆张,痛心疾首地出列,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主上殿下!万万不可听信此亡国之论!大明乃中华正统,天子神武,兵锋之盛,亘古未有。徐达、常遇春已破大都,元帝北遁,天下归明乃天命所归。其火炮之威,崩山裂石;其猛士之勇,堪比天人!码头一战,数百蒙元精锐顷刻覆灭!与之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主上殿下!高丽小国,当侍大以诚!依附大明,方可保宗庙社稷,护黎民安康!若听从崔莹之辈,螳臂当车,则宗庙倾覆,百姓涂炭,只在眼前!臣恳请主上殿下,速速以隆礼迎请大明天使入京,表明心迹,则国祚可延,百姓幸甚啊!”
文官队列中,众多清流官员纷纷跪倒,附和郑梦周,泣声劝谏,言词恳切,一片悲壮景象。
王禑看着下方争吵不休的臣子,只觉得头痛欲裂。他既害怕大明的雷霆之怒,又被崔莹等武将描绘的“独立自主”幻景所诱惑,更担心一旦屈服会失去权力,一时间难以决断。
“好了!都不要吵了!”王禑烦躁地挥挥手,“此事……容后再议!退朝!”他选择了拖延。
朝堂之争迅速蔓延至宫外,整个开京城都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士子文人多支持郑梦周,认为当顺应天命;而军中将校和部分激进民众则受崔莹煽动,叫嚣抗战。市井巷陌,茶楼酒肆,无不为此事争论得面红耳赤。
恰在此时,京畿地区连日大旱,禾苗焦枯,民心惶惶。地方官员上奏,请求依古礼举行盛大的萨满祭祀,向“长生天”祈雨。
消息传到驿馆,姚广孝捻动佛珠的手指一顿,深邃眼眸中闪过一丝洞察与算计的光芒。
“阿弥陀佛。”他低宣一声佛号,看向宋青书,“宋真人,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今这祈雨祭祀,正是引导这水向的最佳时机。”
宋青书心中一动:“军师的意思是……制造天兆?”
“正是。”姚广孝嘴角微扬,“凌霜教主风采绝世,异域容颜本就引人遐思,若在祭祀之时,稍加布置,以圣火明尊之名,显露天启异象,必能令愚夫愚妇深信不疑。”
宋青书眼中精光一闪,一个更大胆、更“科学”的念头涌现:“军师此计大妙!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天衣无缝’一些。我曾在古籍中见过一种‘镜花水月’之术,无需真人现身,便可令影像显化于空中,宛如神迹。”他随即解释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在密闭暗室中投射影像的光学装置构想。
姚广孝眼中异彩连连:“竟有如此奇术?!若真能实现,则‘天意归明’便是铁证如山!”
计划迅速制定。宋青书负责设计光学装置;姚广孝负责整体策划和舆论引导,暗中联络郑梦周;凌霜和周芷若作为被投射的对象;张无忌和泉建男负责警戒。
郑梦周在宫外得到密报,心中激动,立刻趁机再次上奏:“主上殿下!如今大旱连年,或乃上天警示,怨望我邦犹豫不决,逆天而行!祈雨祭祀之时,正可诚心祷告,祈求长生天显兆,示我高丽当行之路!若天意昭昭,则主上殿下当顺天应人,不可再疑!”
这番话正说中了王禑恐惧天象的心理,他立刻准奏,命三日后在汉江边举行最隆重的萨满祈雨大典,文武百官皆需到场。
三日后的汉江边,祭祀高台搭起,旌旗招展。无数百姓围观,期待着甘霖,也忐忑地等待着“天兆”。萨满巫师环绕篝火疯狂舞蹈,吟唱祷词。香烟缭绕。
王禑率领文武百官肃立台下。崔莹面色阴沉。郑梦周等文官则面露期待。
祭祀高潮时,异变陡生!
高台侧后方预先设置的浓郁白色烟雾之上,道道柔和却明亮的圣洁光柱(通过镜面反射聚集阳光)从天而降!
光柱中,两个曼妙身影缓缓浮现、清晰!一位是异域白袍、面覆轻纱、手持火焰纹章、圣洁神秘的凌霜;另一位是白衣胜雪、青丝如瀑、清冷如仙、周身隐有青色莲华虚影的周芷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