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黑暗中,主机屏幕的蓝光在脸上投下冷冽的阴影。耳边只剩下仪器运转的嗡嗡声和自己急促的心跳。
身后那扇铁门已经关闭,仿佛把我与外界彻底隔绝。
“欢迎来到真正的战场,晓薇。”
那女人的声音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但我已顾不上回头去确认她是否真的还在这里。
我深吸一口气,缓步走近那台正在运行的主机,屏幕上闪烁着一行字:
**【ECHO-B系统激活中】**
我伸手触碰键盘,指尖有些发抖。
输入了最简单的命令:“help”。
屏幕一闪,跳出一个新界面,是一段加密日志。标题是:**“重启计划——第一阶段完成”**。
我皱起眉,迅速翻阅内容。
里面提到了一个代号“ECHO-B”,以及一组坐标、时间戳和一段音频文件链接。但当我尝试打开音频时,却提示权限不足。
“权限……”我喃喃自语。
这说明,还有更高层级的访问控制。
我正准备继续搜索线索,突然听到头顶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哒声。
像是某种装置启动的声音。
我猛地抬头,只见天花板上一道蓝色光线缓缓扫过实验室中央区域,随后消失不见。
红外线扫描仪?
刚才在地面上就已经见过一次了。
难道……这里仍然有人在监控?
我迅速转身,朝四周打量。这个地下空间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四周摆满了老旧但依然运作的设备,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多个地点,其中有一个被红色圈出,正是城郊的废弃气象观测站。
而另一个地方,则是一个我不熟悉的坐标点。
我掏出手机拍下地图,然后开始翻找可能藏有信息的纸质档案或硬盘。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短信提示音。
我低头一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
> “你以为抓住他就赢了?真正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我的心猛然一紧。
这条短信,和陈启明被捕那天晚上我收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这次没有署名,也没有附加任何解释。
我立刻查看发送时间,是五分钟前。
可我明明是在几分钟前才刚进入这间实验室,信号应该已经被屏蔽才对。
除非……
这不是通过普通网络发送的信息。
我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又一条短信进来:
> “小心他们不会让你活着离开。”
我猛地抬头,警觉地环视四周。
整个实验室静得可怕。
只有主机仍在低声运转,仿佛它才是唯一清醒的存在。
我咬了咬牙,将手机收好,决定尽快离开这里。
可就在走向出口的途中,我忽然注意到角落里一台旧式打印机正在缓缓吐出一张纸。
我走过去,拿起那张纸。
上面是一份模糊的照片,看起来像是从某本卷宗封面扫描下来的。
照片上的文字依稀可辨:
**“ECHO项目——未结案。”**
和我在档案室发现的那份十年前的卷宗一模一样。
我心头一震。
是谁把它打印出来的?
而且……为什么偏偏在我进入这里之后?
我攥紧那张纸,心跳加速。
我知道,我已经无法再回到从前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了。
这场调查,远没有结束。
第二天早上,我回到了警局。
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同事们依旧谈笑风生,林队也照常处理日常事务。
但我总觉得,空气中有种说不出的异样感。
我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没有署名,也没有邮戳。
我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是一张和昨晚那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只是这一次,背面贴着一行剪贴文字拼成的句子:
> “你以为抓住他就赢了?真正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我怔住了。
这封信,显然是冲着我来的。
我将照片与昨晚在实验室拿到的那张进行比对,确认它们出自同一份原始资料。
也就是说,有人在刻意引导我重新审视那个案子。
我迅速将信封和照片收进抽屉,环顾四周。
没人注意我。
但我知道,一定有人在看着我。
我开始重新梳理所有关于“ECHO项目”的资料。
越查越发现,那些关键人物——无论是当年的研究员、安保负责人,还是参与项目的外部顾问,几乎都已“意外死亡”或失踪。
时间跨度长达十年。
这绝对不是巧合。
更让我震惊的是,在警局数据库中查找这些记录时,我发现系统出现了短暂卡顿,并弹出了一个陌生IP地址的访问记录。
我立刻截图保存,心中警铃大作。
有人在监视我。
或者说……他们在阻止我继续追查下去。
当天夜里,我再次独自前往那座废弃的气象观测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