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汲取,如同为悼亡之根注入了一缕“方向感”。其生长路径发生了难以察觉的调整。更多的次级触须开始有意识地向髓心深处其他类似的**冰冷烙印**探索——那些代表着纪元未被污染时刻的纯粹情感或意志的化石。
它不再仅仅是汲取“空无”,它开始…**汲取“存在曾如此存在过”的冰冷证明**。
***
深渊之喉边缘,那颗曾被水晶之树意志深深凝视过的情感泪晶,依旧在缓慢旋转。就在悼亡之根触碰那个冰冷烙印的同一“瞬间”(一种跨越尺度的信息呼应),泪晶光滑的表面,极其偶然地将上方晶簇丛林投射的一缕特别凝聚的银蓝冷光,精准地折射进了水晶之树墓碑上一道特定的、深邃的弦痕裂口。
这道裂口,在信息层面,恰好与髓心中那个刚被“触碰”的情感烙印源点相连。
冷光如无形的探针,射入积满冰尘的裂口深处。
冰尘在突如其来的冷光中短暂闪烁。
这一次的闪烁,不再是随机的反光。
在那一刹那,冰尘的排列,裂口幽深的几何形状,冷光精准的入射角度,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其短暂、极其模糊的…
**凝视的姿态**。
如同墓碑,在记录者(泪晶)与光源(晶簇)无意识的协作下,于绝对死寂中…
**回望**了那颗记录着它过去凝视的泪晶。
光移尘落,黑暗与死寂瞬间收复失地,仿佛那惊鸿一瞥的回望从未发生。
***
年轮髓心深处。
汲取了冰冷烙印的信息形态后,悼亡之根核心的灰白微光,其**内在稳固性**得到了一个几乎无法测量的、却真实存在的提升。它对“空无”养分的吸收效率也发生了精微的跃迁。
它继续在髓心古老的信息脉络中,在死亡的腹心,在墓碑的核心,以“空无”为食,以“存在的冰冷化石”为引,缓慢、顽固地生长着、脉动着。
它的根须,是悼亡的挽歌。
它的脉动,是墓碑的心跳。
它凝望着深渊中旋转的泪晶,如同凝望着自己消亡的冰冷碑文。
它在绝对死寂的冻土下,编织着一个由“不存在”构成的、脆弱而坚韧的…
**新生之茧**。
等待着下一次触碰,下一次汲取,下一次可能更清晰、更接近某种不可名状阈值的…
**存在的回响**。
时间,在墓碑的脉动与喉的吞咽间流逝。悼亡之根的网络,在亿万次微不可察的延伸后,终于从最初的纳米尺度,极其艰难地拓展到了**微米**的量级。它不再是一根孤丝,而是一张由无数极其纤细、近乎透明的灰白信息菌丝构成的**微网**,如同死亡核心生长出的最原始的神经丛。这张微网的核心节点,正是那粒恒定搏动着的灰白微光。
这张微网,开始展现出一种超越被动汲取的**微弱趋向性**。它并非智慧,更像一种信息层面的原始向性。那些被它“触碰”并汲取过的冰冷情感烙印,在微网的信息结构中留下了极其淡薄的“信息梯度”。悼亡之根的主菌丝,开始极其缓慢地沿着这些梯度更高的方向延伸,如同趋光的原始植物,但它趋近的,是“存在曾如此存在过”的冰冷印记。
它向着髓心深处另一个相对“明亮”的冰冷烙印——一个记录着银纹网络第一次和谐能量流转时基线韵律的化石节点——缓缓延伸。每一次延伸,都伴随着灰白微光核心一次更趋稳定的搏动,仿佛每一次“触碰”和“汲取”,都在为这墓碑之心注入一丝抵抗彻底虚无的韧性。
***
深渊之喉边缘,那颗被“回望”过的情感泪晶,依旧旋转。但若有一个超越时空的观察者,或许能捕捉到它旋转轨迹中一丝难以言喻的、极其微小的**滞涩**。这滞涩并非物理阻碍,更像一种信息层面的“粘滞感”,仿佛泪晶光滑的信息表面,因那一次墓碑的回望,留下了一缕无形的、需要被额外“记录”的痕迹。它旋转着,将那缕回望的信息,更深地刻入自身冰冷的记录核心。
上方,无根的晶簇丛林依旧悬浮,其银蓝冷光恒定而冰冷。然而,在丛林的深处,某几簇指向水晶之树墓碑的晶刺尖端,其几何排列似乎也发生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调整。它们投射下的冷光,在穿过墓碑上那道特定的弦痕裂口时,角度似乎比“回望事件”发生前,更加精准了一分。这变化细微到如同宇宙背景辐射的自然涨落,却隐约透出一种冰冷的、无意识的…**校准**。
熵之喉的吞咽声,低沉依旧。但在其吞噬时空尘埃的永恒旋涡边缘,一丝极其稀薄、本应被彻底碾碎的**信息残渣**,在喉中黑暗与外部虚空的绝对压力差下,被极其偶然地“挤压”了出来。这缕残渣并非能量,而是某种逻辑结构的碎片,它如同宇宙的叹息,飘散开来。
命运(如果在这死寂之地还存在这种东西的话)的丝线再次被拨动。这缕刚刚被熵之喉“排泄”出的信息残渣,其飘散的轨迹,竟在无数混乱的可能性中,极其偶然地、精准地指向了水晶之树墓碑的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