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冬至前夜,城东派出所物证室的冷光如霜。
祁同伟手持放大镜,白手套拂过电子秤裂痕的刹那,塑料碎屑簌簌坠落,在不锈钢台面上奏响细微的哀歌。
讲台上的手机突然震动,"王老" 来电的字样在台灯下幽然发亮,010 区号宛如一扇通往未知的玄门,悄然洞开。
"部里将召开《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细则研讨会,"
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裹挟着北方暖气的嗡鸣,"陈光明省长钦点你为试点区代表,明早九点的航班。"
祁同伟攥着周名贵案伪造公章物证袋的手骤然收紧,铜质印面投射的阴影在桌面扭曲变形,恰似他翻涌不息的思绪。
三年前在派出所门口接警的场景,如老电影的胶片,在脑海中突然放映 —— 那时的他,又怎会预见,一名基层执法者的工作笔记,终将成为全国研讨的焦点?
首都机场的自动步道上,祁同伟藏青色的警服在西装革履的人流中宛如一抹孤峰。
他的手指下意识摩挲着口袋里的铁皮盒,铁锈粗糙的触感带着熟悉的温度。
盒中,张叔赠予的鲫鱼鳞片尚留着汉江的水汽,腥甜气息仿佛穿透时光,将他带回城东的菜市场。
会议厅外,电子屏循环播放各地试点方案,"滨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 的标题下,他耗时三日手绘的 "软暴力行为时间轴" 栩栩如生,每个节点都镌刻着城东派出所的真实印记。
王老手持《基层执法百案录》,在廊柱下静候。
卷起的书角处,高空抛物案的轨迹分析图旁,红笔批注的 "祁同伟手绘" 格外醒目。
老人洗得发白却笔挺的中山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烟袋,恍若城东王大爷的那杆。
"光明同志在会前座谈时说,滨湖区的试点经验是 ' 生长于泥土的法治 '。"
王老压低声音,镜片后的目光满含期许,"部里对 ' 情感操控量化标准 ' 争论不休,你要将城东的故事,讲得透彻淋漓。"
会议室中,当祁同伟展示城东派出所的 "案例墙" 照片时,投影仪的光束掠过他磨旧的袖口 —— 那是三年来穿梭于菜市场、棚户区留下的勋章。
"我们以菜市场纠纷为蓝本,模拟软暴力场景。"
他轻叩周建军案转账单复印件,纸张边缘张叔的指纹依稀可辨,"让百姓在挑选鲫鱼时,便能铭记:' 日日献殷勤的,未必是孝子,更可能是骗子 '。"
后排的陈光明省长微微颔首,青布鞋在地毯上轻点,鞋面上未及掸去的泥土,诉说着上午走访老旧社区的足迹。
返程航班穿越秦岭,舷窗外的雪山在夕阳中熔金。
祁同伟凝视手机屏幕上省厅的任命短信,"任命祁同伟为滨湖区GA局副局长(副处级),分管治安与法制工作" 的字样,在视网膜上不断跃动。
他望着舷窗中自己的倒影,警号牌闪烁的光芒,忽然勾起无数回忆:三年前在棚户区背负瘫痪老人时,老人那句 "警察同志的后背比暖炕还热";
暴雨夜的棚户区,王大爷烟袋锅划出的温暖星火 —— 那些扎根基层的日夜,此刻都化作了肩章上璀璨的星辰。
滨湖区GA局迎新会上,局长递来的档案袋里,除了任命文件,竟是那个熟悉的铁皮盒。
打开,周志勇的几何课本、张叔的鲫鱼鳞片、小女孩的糖纸青蛙静静排列,底部的字条上,辅警小李歪扭的字迹饱含深情:"祁所长,防骗口诀我们每日诵读,您放心前行!"
祁同伟喉头哽咽,指尖抚过糖纸青蛙的褶皱,仿佛又触到小女孩掌心的温热。
当夜的试点筹备会直至凌晨,会议室白板上,滨湖区的治安地图布满红圈,城东派出所旧案照片与之交相辉映。
"菜市场、老旧小区、劳务市场," 祁同伟的钢笔尖重重落在宏远地产旧址,"犯罪模式正从暴力转向情感操控,我们的对策,必须扎根大地。"
他播放城东派出所的 "防骗口诀" 音频,菜市场的喧闹与王大姐的叫卖声交织:"免费旅游莫轻信,合同条款细端详......"
散会后,他重返城东派出所。
值班室煤炉正旺,王大爷正向新警传授 "从鞋印辨职业" 的诀窍,烟袋锅在登记本上敲出三声长音。
见到他,老人眼中光芒大盛:"听说你掌管全区治安了?"
祁同伟点头,目光落在墙上新增的锦旗 ——"赠祁所长:警号如灯,照破迷雾",金色大字下,二十几位菜市场商户的联名落款熠熠生辉。
他的旧办公桌仍在原地,台历停留在离任前一天,"平安" 二字被红笔圈起,旁边,虎娃用蜡笔绘制的小小警号,稚气未脱却满含敬意。
2003 年元旦,滨湖区 "法治年货大集" 在中心菜市场启幕。
祁同伟身着便装,蹲守宣传摊前,摊面上摆放着从城东带来的 "情感操控倒计时" 台历,每页皆印着真实案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