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听闻此事,也觉得新奇,便让人抬着她过来瞧瞧。太后看着那一个个倒贴的福字,笑着说:“靖王妃啊,你这想法还真是有趣。哀家活了这么大岁数,还真是头一回见这福字倒着贴呢。”
林晚晚笑着说:“太后,您试试嘛。说不定贴了这倒福字,来年宫里顺顺利利,福气满满。”
太后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依你。希望如你所说,这福气啊,都能到咱宫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新鲜玩意儿。就在林晚晚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礼部尚书站了出来,皱着眉头说道:“陛下,太后,这倒贴福字,实在是有违我大周朝的传统礼仪。如此标新立异,恐怕不妥啊。”
林晚晚一听,心里就不乐意了,说道:“尚书大人,这不过是一种过年的习俗,图个吉利。怎么就标新立异,不妥了?您看这满宫的倒福字,多喜庆啊。”
礼部尚书哼了一声,说道:靖王妃,这过年习俗,关乎国体。怎能随意更改?这福字正着贴,乃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可轻易破坏。”
林晚晚正想反驳,皇上摆了摆手,说道:尚书大人,靖王妃也是一番好意。如今这宫里年味渐浓,倒贴福字也算是添些别样的乐趣。况且,靖王妃已解释清楚其中寓意,不妨就让它去吧。”
礼部尚书无奈,只好行礼道:“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林晚晚冲着礼部尚书得意地笑了笑,说道:尚书大人,您就等着瞧好吧,这福气啊,马上就到咯!”
在林晚晚的坚持下,紫禁城到处都贴上了倒福字。随着年节的临近,这倒贴福字的新奇景象,渐渐成了宫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到了除夕这天,宫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皇上大宴群臣,林晚晚和萧玦也在受邀之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上看着满宫的倒福字,笑着对林晚晚说:“靖王妃,今年这宫里因为你这倒贴福字,倒是多了不少趣味。”
林晚晚笑着说:陛下喜欢就好。这东北的年俗啊,还有好多有趣的呢,以后有机会,民女再给陛下和太后好好说道说道。”
太后笑着点头:“好好好,靖王妃啊,你总能给哀家带来惊喜。”
众人正说着,突然听到外面鞭炮齐鸣。林晚晚兴奋地说:“陛下,太后,这鞭炮声一响,新的一年就到啦!祝陛下和太后新的一年,福运连连,万事顺遂!”
满朝文武纷纷起身,向皇上和太后拜年。一时间,宫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常。
林晚晚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她偷偷看了一眼萧玦,萧玦也正微笑着看着她,眼神里满是宠溺。
“王爷,你看,这东北的习俗在宫里也挺受欢迎的嘛。”林晚晚小声对萧玦说。
萧玦轻声说:“是啊,晚晚,多亏了你。让这宫里有了不一样的年味儿。”
就在这时,一位公公走进来,在皇上耳边低语了几句。皇上听后,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了笑容,说道:“各位爱卿,今日是除夕,本是大喜的日子。只是刚接到消息,城外有流民闹事,本王需去处理一番。你们继续尽兴。”
说完,皇上便起身离开。林晚晚看着皇上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些担忧,问道:“王爷,这流民闹事,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萧玦皱了皱眉头,说道:晚晚,你别担心。皇上自有安排。这流民闹事,想必是年关难过,生计所迫。皇上定会妥善处理的。”
林晚晚点了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这大过年的,大家都不容易。”
然而,这流民闹事的消息,还是让原本欢乐的气氛,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林晚晚心里惦记着这事儿,也有些坐不住了。
“王爷,要不咱们也去看看?说不定能帮上什么忙呢。”林晚晚说道。
萧玦思索片刻,说道:晚晚,你有心是好的。但这事儿皇上既然亲自去处理,咱们贸然前往,恐怕不妥。况且,你是靖王妃,身份特殊,不宜涉险。”
林晚晚有些不情愿地说:好吧,王爷。那咱们就在这儿等着消息。希望皇上能顺利解决这事儿。”
过了好一会儿,皇上回来了。他的脸色看上去还算平静,众人纷纷起身询问。皇上摆了摆手,说道:“大家不必担心,只是一些流民因为饥饿,聚众闹事。朕已让人开仓放粮,安抚了他们。现在已经没事了。”
林晚晚听了,松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好,陛下英明。这大过年的,可不能让老百姓受苦。”
皇上笑着说:靖王妃说得对。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我大周朝之福。今日之事,也算是给朕提了个醒,往后,还得多关注百姓的生计啊。”
经过这一番小插曲,宫里的宴会继续进行。大家又重新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氛围中。
林晚晚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她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倒贴福字的举动,竟然能在宫里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还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皇上对百姓的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