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举旨在速定齐国,助秦统一天下。”
“寡人为他争取这三个月,信他必不负所托。”
嬴正站起身,语气坚定,充满对李奇的信任。
这时,殿外忽传急报。”报!”
辛胜手捧军报疾步入殿,呈上一封来自齐国的飞鸽传书,系李奇亲笔。”大王,武安君捷报!”
辛胜激动地高呼。”宣读!”
嬴正目露期待。
辛胜不敢懈怠,立刻展开手中的军报。
那小小布卷上,承载着嬴正及满朝官员的期待。
李奇上奏:“臣率军北上,表面上强攻齐国,助大秦灭齐、统一天下,实则为虚张声势,意在震慑齐国,促其归顺。”
“臣挥师击破齐边关,制造威胁,使齐国上下惧怕大秦威势。”
“历经两月。”
“终于震慑齐国君臣,齐王田建携百官降秦,数十万齐军亦被收编。”
“如今齐国已亡,中原安定,大秦一统中原。”
“臣李奇叩谢。”
辛胜神情震撼,高声宣读奏章。
满朝震惊,无论文武官员,皆对李奇的战绩感到意外。
两个月时间,李奇竟真的灭掉一国,以强势迫使齐国投降。
虽有大秦国力鼎盛的原因,但更多在于他对局势的精准判断。
李奇能在此种环境下取得胜利,克服重重反对灭齐,展现了他的胆识。
同样,嬴正敢于信任他,顶住诸多质疑,这也是他的气魄。
此刻,先前急于奏请撤兵的大臣们哑口无言。
两个月灭亡一个存在数百年的大国,除了李奇,无人能做到。
听到这个消息,朝堂一时寂静。”这小子果然没辜负我的期望。”
“两个月灭一国,凭大秦军威迫使齐国屈服,千年来,除了我的儿子,谁能办到?”
“哈哈,我没看错你。”
“这一战打得漂亮!”
内心深处,嬴正也为李奇的战果惊叹。
嬴正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李奇出征,不仅因为他的决断力,更因为他对自己的儿子充满信心。
如今,他的儿子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未让父亲失望。
齐国覆灭,六国尽亡,大秦统一天下。
嬴正回过神来,环视满朝文武,骄傲地说道:“诸位,这是寡人最信赖的武安君。
他未让寡人失望,仅用两月便灭一国,若非他,谁能成就此功绩?”
王绾等人虽心有顾虑,却不得不承认李奇的战略眼光。
齐国的灭亡不仅是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反对者的有力反击。
大秦能灭六国,李奇功不可没。
没有他,这一切绝无可能实现。
在天下人眼中,嬴正威势无双,而李奇则紧随其后,享有极高威望。”大秦因有武安君而有幸。”
“我等钦佩。”
“齐国既灭,天下安定,大王堪称千古一帝。”
朝臣们纷纷向嬴正祝贺。
虽然灭齐过程中略有波折,但结果已定,嬴正开创了千秋伟业,他们也将名垂青史。”齐国平定,几乎未见流血。”
“寡人,终于实现了祖先的宏愿。”
“天下,终归于一统。”
嬴正站在王座前,激动地向群臣分享他的喜悦。
他以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为傲,而他的儿子亦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日与李奇相认,天下震动。
然而,随之而来的将是青史上对嬴正父子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铭记,即便历经千秋万代,他们的威名亦将永存。”臣等恭贺大王。”
这般场景下,满朝文武唯有贺喜之语,再无他言。
毕竟,齐国既已灭亡,大秦统一之势初现,群臣皆感振奋,他们也是这一伟业的参与者。
……
PS:期待支持,欢迎投票。”相邦,此刻你还有何话说?”
嬴正目光微转,带着几分戏谑看向王绾。
近来,王绾屡次提及国库空虚、粮草匮乏,意在促使李奇撤军。
表面上虽似粮草不足,但实际上,王绾心中另有考量。
李奇屡建奇功,锋芒盖过王绾,若能迫使李奇无功而返,他或可借此机会扩大声望。
身为朝臣,个个非同凡响,王绾更是老谋深算。
如今李奇灭齐,无疑给了王绾重重一击。”大王远见,臣不及。”
“武安君果敢,实至名归,臣深感敬佩。”
王绾俯身一拜,语气诚恳。”哈哈。”
嬴正轻笑一声,深深注视王绾片刻。
随后对满朝文武道:“寡人最厌烦的是朝中争权夺利、大臣反目。
望诸位莫让寡人失望。”
此言一出,王绾心中微震,他深知嬴正所指正是自己。”武安君已灭齐国,天下渐定。”
“齐国多年未战,我军将士不必再忧粮草之事。”
“相邦,今后无需再调粮草往齐地了。”
告诫之后,嬴正再次严肃发声。”臣领旨。”
王绾俯身一拜。”齐国亡,天下平。”
“众卿听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