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个‘清者自清’!好一个‘心力尽在社稷民生’!明之此心,此志,朕心甚慰!朝堂之上,正需此等不为流言所动、一心为国分忧的肱股之臣!”
皇帝说完,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目光又转向那几株墨菊,对随侍在侧的内侍总管淡淡吩咐道:“这御花园的景致,本为怡情养性。
奈何总有那等聒噪之声,扰人清静。
传朕口谕:着都察院、五城兵马司,给朕好好查查!近日京城之中,是何人如此大胆,专行那无中生有、构陷朝廷栋梁、败坏大臣清誉的下作勾当?查到了,不必回朕,直接送有司,严惩不贷!朕最厌这等鬼蜮伎俩!”
“奴婢遵旨!”内侍总管心头剧震,深深躬身领命,眼角余光敬畏地扫过一旁垂手而立的李明。
皇帝此言,看似随口吩咐,实则如同九天惊雷!这不仅仅是斥责,更是金口玉言的定性!是至高无上的背书!
“好了,你们继续议事吧,不必拘束。
”皇帝摆摆手,不再看李明,仿佛真的只是偶遇闲聊了几句,便在内侍簇拥下,继续赏菊去了。
直到那抹明黄消失在菊丛深处,李明身边的两位翰林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后背竟已惊出一层冷汗。
他们看向李明,眼中充满了敬佩与震撼。
三言两语,不辩自清!更引得陛下震怒,亲自下令彻查!这…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明之兄…高!实在是高!”一位翰林由衷叹服。
李明只是淡淡一笑,重新展开手中的图纸,仿佛刚才那场决定性的“偶遇”从未发生:“王兄,李兄,我们继续。
方才说到这漏刻移动不便的问题,我有一想法…”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宫闱,随即席卷整个京城!
皇帝在御花园“偶遇”李御史,对其专注国事大加赞赏,并当众怒斥谣言制造者,下令严查!圣心如何,已昭然若揭!
那些甚嚣尘上的污言秽语,如同被阳光曝晒的晨露,顷刻间消散了大半!茶楼酒肆里,再无人敢公然谈论“李阎王”的“风流韵事”和“贪墨劣迹”,取而代之的,是“圣眷正隆”、“陛下明察秋毫”的敬畏之语。
勋贵府邸和官员私宴上,风向更是瞬间逆转,昨日还在窃窃私语的眼神,今日已换成了谨慎的恭维和刻意的避嫌。
三皇子府邸,更是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压抑。
静观居,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张铁柱得知皇帝老爷亲自给少爷“撑腰”了,乐得在院子里连翻了三个跟头,抱着擀面杖对着皇宫方向连连作揖:“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 随即又懊恼地一拍脑袋:“早知道陛下今儿去御花园,俺就该把少爷做的那个会叫的木头漏刻模型带上!让陛下瞧瞧少爷多厉害!比那些只会造谣的狗东西强一万倍!”
李明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院中张铁柱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嘴角含笑。
御花园的“偶遇”,看似偶然,实则是他沉静以对、专注国事换来的必然。
陈阁老之谋,果然老辣!陛下的金口玉言,暂时压下了风浪,但这仅仅是开始。
那“囚”字铁牌的冰冷触感仿佛还在指尖,幕后黑手绝不会就此罢休。
制定国策的重任如山,而新的风暴,或许已在酝酿。
他转身,目光重新投向案头那幅尚未完成的漕运全国图,眼神锐利而坚定。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