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君,无愧于民。
若有丝毫逾矩,甘受国法严惩!”
两人的表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眼神坦荡,毫无闪躲。
太子静静地看着他们,目光在李承宗沉稳的面容和李明清朗坦率的眼神之间逡巡。
暖阁内安静了片刻,只有龙涎香静静燃烧的细微声响。
良久,太子紧绷的嘴角缓缓松开,脸上重新露出了温和的笑意。
他站起身,走到李明面前,亲手将他扶起,又拍了拍李承宗的肩膀。
“好!孤信你们!”太子的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温度,甚至带着一丝释然,“孤方才之言,亦是出于爱护。
树大招风,位高易倾。
你们父子同心,才干卓绝,为我大明柱石。
孤只盼你们能善始善终,莫要被浮云遮眼,莫要被小人离间。
漕运大业,乃至日后更多新政,孤…还需仰仗二位爱卿鼎力相助!”
“臣等万死不辞!”李承宗和李明齐声应道,心头那块石头终于落下。
这一关,算是暂时过了。
太子的信任依旧,但敲打也实实在在。
那道名为“权柄”的警戒线,已经清晰地划在了他们面前。
“嗯。”
太子满意地点点头,重新坐回书案后,仿佛刚才那番敲打从未发生,语气轻松起来,“漕运推广,头绪万千,明之你肩上的担子不轻。
有何难处,随时可来东宫寻孤。
对了,孤听闻你衙门里那个…张特勤?煮得一手‘好汤’?提神醒脑,效果非凡?”太子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
李明:“……” 殿下,您这话题转得是不是有点太快了?还有,柱子那汤的“威名”都传到东宫了?!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暖阁的门被轻轻叩响。
内侍总管王公公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快步走到太子身边,俯身低语了几句。
太子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对李承宗和李明笑道:“好了,漕务繁忙,孤就不多留你们了。承宗,明之,去吧。”
“臣等告退。”
李承宗和李明躬身退出暖阁。
走出东宫,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李明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刚才在东宫那片刻的凝滞空气终于流通了。
“父亲…”他看向李承宗。
李承宗神色平静,目光却看向宫道远处一个匆匆离去的、穿着不起眼灰袍的背影,那背影很快消失在拐角。
“明之,”李承宗的声音低沉而冷静,“看来,有人…很关心我们父子在东宫待了多久,说了些什么啊。”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