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
绥远的局势有了变化,根据地的主力团和部分基干团奉命北上。
这人都走了,小七大讲堂也只好停了,木头炮的买卖也做不下去了。
独立团发大财的“辉煌”,也落下了帷幕。
喧嚣的杨村,再一次恢复了宁静平和。
副团长张大彪,再一次光荣的“上岗”,负责处理全团的大小事情。
李云龙和小七,再一次当起了“甩手大掌柜”,热炕这么一做,小酒这么一喝,小菜这么一吃,哎呀呀,这小日子过的,美滴很,美滴很。
这一天,李云龙、小七,还有被强按着“歇歇脚”的赵刚,一边喝着酒,一边闲聊天,顺带着商量一下,下一步独立团去哪儿发展。
现在的独立团可是兵强马壮,三千多号。
手下四个营,嗯,不久前扩建了一个四营,四营长刘德发。
小小的杨村早就容不下了,再说了,咱最上级总不能老“看”着咱啊,那仗还打不打了?
至于下一步去哪儿发展?
李云龙的想法是继续回赵家峪,前段时间,赵家峪成了“观光圣地”,各式各样的部队来参观学习,络绎不绝。
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消停了。
小七不同意。小七一眼就相中了大孤镇,在茫茫的群山当中,突兀的出现这么一个镇子,土地肥沃,人员众多,四周都是群山,易守难攻,是个发展的好地方。
正在聊着呢,张大彪喊了声报告,走了进来。
“报告七首长,报告团长,政委,上级来命令了,说是晋绥军高级军官组来交流学习,上级命令我们,做好接待准备。据说358团的楚云飞要来。”
“358团?楚云飞?交流学习?口气够大,还交流?跟他们交流什么?见了鬼子就跑?”
李云龙一撇嘴,狗日的晋绥军,打仗的时候看不到人,制造摩擦一个顶俩。
赵刚笑了笑,看来这里面有故事。
“好了,你去忙吧,团部里面就一个空房子,安排战士们好好收拾一下。”
张大彪刚要走,见小七摆手,立即站住。
“先不急着收拾。他们一共多少人?走哪条路线?什么时候到?”
“具体人数不清楚,听上级的参谋说,大概有个五六十人吧,走的是刘家窑,小黄庄一线,上级让我们派人到小黄庄接应,明天下午就到。”
五六十人,小七小手摸着下巴,五六十人?
“这样,你按照六十人准备房间,记住,一定要安排在一起,实在找不到,就租老乡的房子,一间房,一天一斤粮食,约摸着六百斤就够了。先这样,你去办吧。”
“是!”
张大彪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现在的张大彪,被小七收拾的一点儿脾气都没有了,上一次小七安排任务,就因为他张大彪先看了李云龙一眼,第二天一营去团部领物资,直接就被老王头砍了一半。
听见小七这样安排,李云龙和赵刚面面相觑。
“我说小七啊,你这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六十间?一天一斤粮食,你倒是够大方的。”
小七隔着窗户看了看,附近没人,虽然没人,小七还是招了招手,一脸的神秘。
很快,仨脑袋凑到了一起。
小七小声说着,
“我准备这么这么干,再这么这么干,然后再……最后我们……”
小七说完,李云龙和赵刚都瞪大了眼。
好家伙,真的好家伙,就没有这胆大包天的小丫头不敢想,不敢干的事。
………………分………………割………………线………………
第二天。
小黄庄。
上级派来迎接的人,跟晋绥军这个高级军官组一行六十余人接上头。
“敬礼!奉上级命令,欢迎友军各位,贵军当中,是否有人想看看独立团,如果有,该部就在附近。”
“是李云龙团吧,我倒是有兴趣去看看。”
高级军官们听了,充满了兴趣,毕竟独立团的战绩相当惊人,但只是个团级单位。去,还是不去?其他人还在犹豫,358团团长楚云飞越众而出。
上级战士一挥手,示意独立团接应的战士上前。
紧接着,一阵“玲玲玲玲”的马挂銮铃声从起伏的山道上传来。
忽然,六十匹战马,六十个小战士,身披红色披风,如同一片红云从山坡下闪现!就像是怒放的玫瑰,让这片青灰的大地也变得明亮起来。
小七策马飞驰!带着近卫连的六十个小女兵,围着友军转起了圈子。
六十匹马,跑成了一条线,马头追马尾,队头接队尾,像一个大大的圆圈。
转了三圈后,马速渐缓,直至停止。小七高举手中的指挥刀,当然,刀并未出鞘,小手抓着刀的中间位置,横着举过头顶。
六十个小丫头也是同样高举,
“欢迎友军!欢迎友军!欢迎友军!”
哈哈哈,咱就是要用这种独特方式,展示独立团的热情。
晋绥军的高级军官们,被这些小丫头的特殊欢迎方式搞得哭笑不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