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位皇帝今日的表现着实令人惊讶,平日里深居宫中,怎的居然连炮弹发射的相关门道都略通一二?
莫不是暗中下了苦功夫钻研?
如此看来,他此前为何那般反感监局,倒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了。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卢大匠满心好奇,却又不敢贸然多问。
卢大匠仿若课堂之上,面对德高望重师长提问的学生一般,瞬间挺直了腰背,脸上满是虔诚与恭敬,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回圣上,这其中的关键自然是靠膛线之力。
您想啊,炮弹倘若没了膛线的指引,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上失去了罗盘的航船,没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
若没了膛线给予的助力,又好似折翼的飞鸟,决然射不远呐!”
说话间,他的双手还不自觉地比划着,试图将这抽象的原理具象化,好让圣上一目了然。
朱有建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有些无语,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
他暗自思忖,这些工匠们身处这火器监,手头掌握着诸多精妙绝伦的技艺,各类珍稀的材料、精巧的工具也一应俱全,本应大展拳脚,推陈出新,可偏偏就是被固有思维给紧紧束缚住了手脚,如同被绳索捆绑的困兽,难以突破创新,实在是令人惋惜。
想到此处,他随即又追问道:
“既知膛线重要,那究竟该如何实现膛线的制作呢?
这可是关乎火炮威力提升的重中之重,想必你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子吧。”
语气中既有期待,又带着几分探究。
卢大匠微微扬起下巴,神色间带着几分理所当然,仿佛对自己接下来要说的方法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圣上有所不知,我们采用的是模具内膛突线之法。这可是经过无数次试验、改良才得出来的妙招,通过精心制作模具,再进行倒模,使其一体成型。
这般操作下来,便无需再如前人那般,耗费大量心力去拉线制作膛线了。
要知道,宋人尝试拉线制作膛线时,那距离极难精准测算,简直如同在发丝上雕花,稍有差池,便会影响火炮性能,导致炮弹要么偏离轨道,要么射程大打折扣,后果不堪设想。”
一边说着,他的眼神中还透露出对古人艰难探索的感慨,以及对当下方法的自信。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