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摸出手机给沈清欢发消息:"准备好摄像机,董事会现场直播的设备调试好了吗?"
风掀起她的裙角,远处黄浦江的汽笛响了,混着街角报童的吆喝:"号外!
林氏集团紧急董事会即将召开——"
苏瑶望着林氏大厦顶端的鎏金招牌,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她知道,真正的戏,这才要开场。
林氏大厦28楼会议室的水晶吊灯晃得人眼晕。
林禹的西装后襟还沾着证监会调查时蹭的墙灰,此刻他站在长桌尽头,指节重重叩在投影仪投射的合同扫描件上。"这份1985年与港商的码头租赁协议,"他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刀刃,"法务部存档的原件里,违约金条款是千分之三,现在扫描件上变成了百分之三。"
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中,财务总监老陈的额头正往下淌汗。
他扶了扶滑到鼻尖的金丝眼镜,喉结滚了三滚才挤出声:"林总,今早我去档案库调阅时,密封袋还是完整的......"
"完整?"林禹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令人发寒的锐度。
他抓起桌上的钢笔,笔帽在指尖转得飞快,"那解释下为什么港商代表半小时前发来律师函,说根据这份'新合同',林氏要赔两百万?"钢笔尖"咔"地戳进红木桌面,墨水在木纹里洇开,像朵狰狞的黑花。
坐在最末排的赵董事扯了扯领带:"林总,我今早接到三个大客户电话,说要暂停合作......"
"够了。"林禹打断他,转身时西装下摆扫过椅背,"法务部留一下,其他人散会。"他盯着陆续离开的股东们,有人撞翻了茶杯,有人踉跄着被助理扶住,这些平时端着架子的商界老狐狸,此刻活像被踩碎壳的乌龟。
门"咔嗒"锁上时,林禹的指节抵着太阳穴——这是他最疼时的习惯动作。
法务总监小吴递来一叠文件,封皮上的"反调查申请书"几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林总,海外律师团已经联系上,他们建议先冻结开曼群岛的备用账户......"
"备用账户?"林禹突然抓起文件摔在桌上,"上个月苏瑶说要整理我的私人文件,是不是她......"话没说完就顿住了。
他想起今早苏瑶站在玄关,米色针织衫被晨雾洇得发潮,她踮脚替他系领带时,睫毛扫过他下巴的触感。
"林总?"小吴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林禹突然冲过去拉开档案柜,檀木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他这些年签署的所有合同。
最上层的牛皮纸袋封口处,贴着苏瑶惯用的樱花贴纸——那是她三年前第一次替他整理文件时说的:"用好看的贴纸做标记,找起来方便。"
他扯断贴纸的瞬间,心脏重重一沉。
袋子里的合同全换了,原本该有的林氏公章变成了模糊的复印件,签名处的"林禹"二字,比他本人的笔迹偏右三毫米。
"谁碰过这些?"他的声音在发颤。
老陈的镜片蒙上雾气:"上周三苏小姐说要帮您核对年度报表,在档案库待了两小时......"
窗外突然炸响雷声。
林禹望着玻璃上蜿蜒的雨痕,想起三天前苏瑶靠在他肩头看《上海滩》时说的话:"阿禹,要是有天我做错事,你会原谅我吗?"当时他揉乱她的发顶笑:"你能做错什么?"
现在答案砸在他心口,比雷还响。
同一时间,和平饭店顶楼套房里,苏瑶正把手机贴在耳边。
张律师的声音混着打印机的嗡鸣:"林禹联系了香港的陈大状,对方团队今晚飞上海。
他们要冻结的账户里,有您父亲当年被侵吞的那笔货款。"
苏瑶的指甲掐进沙发皮面,指腹能摸到三年前林禹送她时说的"意大利小牛皮,耐抓"。
窗外的雨丝打在玻璃上,她望着楼下川流的车灯,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瑶瑶,码头账本在老宅墙缝里......"
"必须抢在他前面。"她突然开口,声音比雨声还冷,"把那份境外贷款担保协议放出去。"
"苏小姐!"张律师的声音拔高了两度,"那上面有林禹的亲笔签名,一旦曝光......"
"我知道。"苏瑶打断他,目光落在茶几上的旧照片——林禹十六岁时在码头,白衬衫被汗水浸透,正替她捡回被风刮走的蝴蝶结。
照片背面的字迹已经褪成淡蓝:"瑶瑶别怕,阿禹给你挡风。"
她抓起照片塞进抽屉,动作太急,相框磕在大理石上发出脆响。"现在发。"她说,"用匿名邮箱,带水印的复印件。"
挂断电话时,窗外的雨下得更急了。
苏瑶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口红被她咬出参差不齐的边缘,像道渗血的伤口。
手机在掌心震动,是沈清欢发来的"论坛炸了,你快看。"
她点开链接,财经论坛的首页被"林禹涉黑担保"的标题刷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