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坊是和榨油坊一起前后脚修建好的,而且做豆腐的一切硬件设施也按我说的提前置办好、修建好的完善配套齐全的设施,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如今运作起来就顺风顺水,简单多了。首先,建房时候悄悄囤积的石灰派上了大用,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先带领苏瑶,明月,清风和让管家送来的小翠,来到库房拿了一些生石灰,一袋盐来到豆腐坊,这次准备教会小翠做豆腐,让小翠荣任大宋朝名满天下的“豆腐西施”光荣称号!
温暖的阳光轻轻洒在豆腐坊里每个人身上,石磨旁的水盆中,泡好的豆子颗颗饱满,宛如粒粒翡翠。小翠起身,将豆子一勺勺舀出,倒入那崭新的大石磨的漏斗里。随着大家一起用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推动下,石磨缓缓转动,发出轻微的嘎吱嘎吱声音在小院里回荡,似是岁月吟唱的歌谣。
不待一会儿,那雪白的豆浆,顺着石磨的缝隙潺潺流出,如牛乳般丝滑。清风早已准备好由麻布和棉布改制的滤网,她小心翼翼地将豆浆倒入滤网,推动架子来回晃动,大量的乳白色豆浆流入木桶之中,再把剩余的豆渣用手从上到下挤压几遍后,豆渣被留在了网中,细腻的豆浆则顺势流入下方的木桶,泛起层层轻柔的涟漪。
随后,小翠过来和明月提起木桶,将豆浆倒入大锅中。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舔舐着锅底。不一会儿,豆浆开始咕噜咕噜地翻滚,白色的泡沫不断涌起,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豆香。闻着这熟悉略带陌生的香气,仿佛是时光深处传来的温暖召唤,承载着故国和家的味道,也承载着前世,代代相传的技艺与情怀。在这简单而又充满仪式感的制作过程中,用五个木盆分别装满煮好豆浆,再把用盐勾兑好的煮沸过的去除杂质清澈的石灰水,按照不同用量一个人一盆,边搅拌边慢慢加入卤水,随着卤水的加入絮状沉淀开始慢慢出现而且越来越多,由絮成团,由团成膏状,最后出现了五盆不一样的豆腐脑,最后选定两种,淘汰三种,前世风靡千年,养活了千千万人口的豆浆,豆腐脑,陪着我的穿越在大宋朝诞生了,接下来先尝一尝,我特意留下来供大家品尝的豆浆,拿来糖霜(古代白糖黄泥法结晶而成,所以取名糖霜)放进豆浆里搅拌溶解,美味的百年风味小吃豆浆诞生了,一人一碗先尝尝鲜,四女看着碗里洁白粘稠的像牛乳一样的豆浆,苏瑶脱口而出,好洁白的豆乳,我听了也是灵光乍现,决定以后豆浆就在大宋朝重生成“豆乳”了,名字贴切还高端容易记住,大家抬起豆乳慢慢喝了起来,品尝后非常喜欢,还要喝,被我制止了,告诉她们不是小气不让她们喝,是怕她们当中可能有的人喝多了会肚胀,拉肚子。接下来品尝嫩豆花,也是一人一碗,可以选择放糖霜还是放葱花,姜蒜,酱油和辣椒油配制的佐料,最后每个人都选择一个人两种口味,真的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选择。从今往后豆腐家族在大宋朝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将以豆乳,豆花,的雅称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慰藉着食客们的味蕾,也延续着这份独属于古人智慧,历经千年传承而经久不衰的传统手工艺!接下来首先在三哥的餐饮帝国推广豆乳,豆花,再加上菜籽油的加持,油条和豆乳可是绝配哦!一想不自觉的口水横流。想到这些,匆匆领着苏瑶带上豆乳,豆花回去孝敬父母,其他人继续留守豆腐坊,收拾卫生,顺带清洗好黄豆倒进大水缸里面泡发,明天开始开始运作豆腐作坊,开工大吉!
当父母喝下甜甜的豆乳后满满的喜爱之情不以言表,再品尝两种口味的豆花后,都不敢相信这是用不起眼的黄豆做的,对我顿时刮目相看,当我把喝豆乳的好处,经常喝可以让大家身体好,不生病,特别是女人喝了可以美颜养容,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多喝,喝多了容易肚子气胀还会拉肚子。
打发人带上豆乳和豆花,送去府城三哥的酒楼让他品尝后,抽时间回来一趟,商量豆乳和豆花的推出方式和定价。没想到三哥品尝完,直接带上管家和沈大厨和报信人一起回来了,拜见过父母后,我带上四女,领着众人来到豆腐坊,让翠花亲自上手,沈大厨和管家打下手,把豆乳和豆花的制作流程来了一遍,把豆浆兑水量和点豆花的卤水比例,一一详细讲解,指导沈大厨做了一次,成功掌握。着重交待豆乳一定要用大陶罐熬煮,煮熟煮透,熬煮中的浮沫打捞干净,豆乳才有卖相,糖霜的添加要恰到好处,不甜不腻,少了豆腥味大,多了增加成本,毕竟糖霜价格不菲。至于豆乳和豆花的价格,就先定价豆乳三文钱一碗,顺便把油条的制作方法和配方也交给沈大厨,让他回去交给可靠的人。
让小翠像做面包一样,先将面粉倒入木盆中,按照精确配方,依次加入适量酵母、一小勺盐提味、接着缓缓倒入温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面粉逐渐变成大片面絮。随后,再洗净手,揉起面来,面团在小翠有力的双手下逐渐变得光滑柔软。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暖处醒发。待面团膨胀至两倍大,再将发好的面团移到撒了薄粉的案板上,简单揉压排气后,擀成厚度均匀的大片。然后用刀切成大小合适的长条,两根长条叠加,中间用筷子按压出痕迹。此时,沈大厨经过我的指导,已经掌握了菜籽油使用之前要提前炼制,祛除菜籽油的生油味,以免影响压制炒制食材的味道,此时菜籽油已经炼制好,铁锅里的油温恰到好处。接下来沈大厨轻轻拿起长条,两端一拉,放入油锅中,油条瞬间发出“嗞啦”声,马上让沈大厨用一双长长的竹筷子不停的翻转锅里的油条,让油条在热油里欢快地翻滚,很快变得金黄酥脆。师傅用长筷熟练地翻面,确保每一处都受热均匀。不一会儿,一根根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油条便新鲜出炉,引得大家纷纷围拢,迫不及待想品尝这美味的油条。我让苏瑶去库房拿出几个小簸箕,把油条装进去,瞬间油条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些精美实用的小簸箕,是我按油条长度,提前让沈府的老管家去找周围几个村子里的篾匠编织,特意用来装油条的小竹簸箕,不一会儿每个人面前都有了两根金灿灿的外酥里嫩的大油条,喝一口豆乳,吃一口油条,油条酥脆豆乳甘甜解腻,感觉吃太多都不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