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才蒙蒙亮,东厢房和西厢房就热闹起来。为了能够获得工匠的资格,大家一夜没睡。西厢房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围在一张屋子里的桌子旁,桌上堆满了图纸和工具。他们一边低声讨论着,一边用粗糙的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其中一个小伙子紧锁眉头,不时地在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计算着什么关键的数据。
东厢房则是另一番景象,几位经验丰富的匠人傅围坐在一起,他们神情凝重,手中的图纸相互传阅着。他们回忆着以往的工匠生涯,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年轻的徒弟们一些启发。贺大匠缓缓站起身来,拿起图样仔细查看,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仿佛在与老友交谈。
随着天色渐亮,大家纷纷走出厢房,来到餐厅,草草吃了早食,就急急忙忙来到了选拔场地玻璃工坊。阳光洒在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上,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成为工匠的渴望。选拔考核开始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挥舞着工具,认真地雕琢着每一个细节,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手中的作品。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场考核,更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
在明亮且宽敞的玻璃工坊里,每组工匠带领自己的徒弟,亲自出炉自己制作和吹制的玻璃品,当一件件包含自己辛勤付出的玻璃制品被小心翼翼拿出,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人人都充满了自豪感,这次的玻璃品洁白无瑕,一块块大小不一,光滑透明的椭圆玻璃片,把大家拿在手里反复端详,顽皮的人还拿着玻璃片互相对视,招来工匠的呵斥,赶忙小心的摆放进桌子上几个铺着麻布的箱子里,一层玻璃片一层麻布的堆放整齐。昨天参加选拔吹制的瑕疵玻璃品,也被选手们放进了坩埚里面,开始今天的选拔比赛。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五座玻璃窑上,原本冰冷的窑炉被重新点燃,熊熊的火焰舔舐着炉壁,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热情。玻璃工坊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这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随着玻璃炉窑的熔炼,工坊里的温度逐渐升高,仿佛夏天提前到来。工人们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们的情绪却越发高涨。石英砂在高温下发出“滋滋”的爆裂声,像是在欢呼着自己即将被熔化成美丽的玻璃液。
林工匠身着一袭朴素却干净的棉布衣服,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宛如一位艺术家。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率先走向自己徒弟的窑炉口。徒弟们的目光紧随其后,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
林工匠走到窑炉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徒弟刚刚吹制好的玻璃品。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徒弟们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师傅,他们的心中既期待着师傅的认可,又害怕被师傅指出不足之处。
林工匠组长弯下腰,仔细查看徒弟的一件玻璃制品,随着吹管轻轻转动着,让光线从不同角度透过来,仔细检查着每一处细节。他的双手虽然粗糙,但动作却格外轻柔,仿佛看到的是无价之宝。徒弟们聚精会神,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紧紧盯着自己手中的吹制的玻璃品,不断地用工具调整玻璃品的状态,力争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玻璃品,得到工匠们的认可,成为匠人。
突然,林工匠的眉头微微一皱,徒弟们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原来,有一件玻璃品出现了细微的裂纹。林匠人让徒弟将这件次品放在一旁的工作台上,让泥炉继续保持温度,不会因为温度骤降产生玻璃裂爆。
林工匠耐心地向徒弟们讲解着可能导致开裂的原因,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徒弟们的心里。
接着,他们继续检查着剩下的玻璃品。每拿起一件,林匠人都会和徒弟们交流检查的要点和方法,让徒弟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吹制好的玻璃制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玻璃制品或晶莹剔透,或色彩斑斓,或造型独特,无一不让人眼前一亮。徒弟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原本的紧张和不安被自信所取代。
最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完好无损的玻璃品放入退火炉中,进行最后的退火处理。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它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使其更加坚固和稳定。徒弟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与此同时,他们将剩余的玻璃液收集起来,倒入一盘盘平板瓷模中。玻璃液在模具中迅速流动,填满每一个角落。然后,他们用刮子将表面刮平,确保玻璃液均匀分布。完成这一步骤后,这些装有玻璃液的模具也被送进了退火炉,整齐地堆放起来,继续接受退火处理。
贺大匠看大家都收拾好了!就让各位工匠带领徒弟回西厢房休息,总结一下今天选拔赛的经验和不足,等待一会儿吃午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