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重甲骑兵”能够快速换骑,投入二次战斗,每一名“重甲骑兵”都配备了四匹高头大马和一名“马奴”。其中,两匹战马用于双骑,而另外两匹驽马则负责驮运重甲、马料以及“马奴”本人。这样的配置使得“重甲骑兵”在战场上能够迅速更换坐骑,保持机动性和战斗力。
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契丹大军的士兵们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他们席地而坐,从行囊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袋。经过长时间的行军,士兵们早已饥肠辘辘,此刻终于有机会补充一下体力。
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干粮,大口大口地喝着水,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吃完后,士兵们枕戈待旦,抓紧时间休养生息,为即将到来的黎明前的“突袭”做好充分准备。
然而,就在这些疲惫不堪的契丹大军都沉沉睡去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悄然降临。在黑暗的掩护下,一支神秘的大军正悄悄地向他们逼近。这支大军行动迅速而悄然,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仿佛是黑夜中的幽灵。
契丹大军的哨兵们本应保持警觉,但由于长时间的疲惫和困倦,他们的警惕性已经大打折扣。当这支神秘的大军逐渐靠近时,那些昏昏欲睡的“哨兵”们竟然毫无察觉。
突然,一支支弩箭如流星般划破夜空,准确无误地射向契丹大军的哨兵。这些哨兵甚至来不及发出警报,就被弩箭射杀。转眼间,契丹大军的外围防线就被突破了,而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迅速和悄然,让人措手不及。
率领这支神秘大军的,正是燕青。他带领着这支由“契丹奴兵”和乃蛮部落士兵组成的“夜袭队”,穿着契丹人大军的服装,夜色如墨,吞噬了整片营地,只留下一堆堆的“篝火”点缀着营地。夜袭队队员们如幽灵般潜行,身上的衣服与篝火旁枕戈待旦的契丹人士兵融为一体。队长燕青打了个手势,三支小队立即兵分三路,如离弦之箭般射向不同目标。
左路小队负责拔除敌哨,弩箭划破夜空,带着疾速的箭风,发出轻微的“噗”一声,两名粮草车旁边的“哨兵”无声倒地,惊扰了拴在粮草车上的马匹,发出一阵马嘶,旁边的“奴兵”马上伸出手抚摸着马匹的脖子,嘶鸣的马匹瞬间安定下来。
中路队员则排成“巡逻队”利用巡逻队的身份,大摇大摆走进契丹人营地,直取敌方指挥部。
右路队员最为惊险,他们要穿越护卫区,观察的“斥候”小心翼翼地配合着“暗杀队员”排除一个个隐患,配合行动的“奴兵”们,吓得流出来的汗珠在夜光下闪着微光。
随着粮草车“轰!”一声闷响,左路队员成功点燃了契丹大军的粮草车,大量的火油和酒精,瞬间让一车车粮草,熊熊燃烧起来,火借风势,风借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大量的战马被火势驱赶得在营地里,到处乱窜乱跑,几十个“奴兵”带着小队,骑着战马一边在营地里驰骋,一边高声叫喊着“粮草失火!”,“粮草失火!”。让营地的士兵去粮草车地点救火。趁着营地混乱从“夜袭小队”清理出来的三个逃生通道,带着许多乱跑的战马,跑出了契丹人大军的营地。
营地里的契丹人不愧是精锐部队,短暂的慌乱之后,就原地组成了战阵,严阵以待。
左路的“夜袭队员”点燃粮草之后,全部骑马逃出。慌乱之下,敌人根本无法辨别真假。
中路“夜袭队员”也投掷完“燃烧瓶”点燃契丹人大帐后,及时撤出,而且用熊熊大火切断了敌人追杀。
右路“夜袭队员”是去袭击“重甲骑兵”的,没想到契丹人大军对“重甲骑兵”守护森严,设置了三道防线,夜袭队进入第二道防线的时候,就被守卫军识破,只能够趁乱射杀了守卫军抢夺马匹,靠投掷“燃烧瓶”开道,弓弩射杀,闯出一条血路,十几个“夜袭队员”在逃跑路上被契丹人的箭矢射伤,保住了性命逃出来契丹人营地。
整个行动如行云流水,从发起攻击到逃出契丹人营地,仅用了短短一刻钟。当东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时,“夜袭队”已带着各自的队员,消失在茫茫夜幕中,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契丹人营地,在晨风中冒着袅袅青烟。
趁着黑夜的掩护,虽然十几个“夜袭队”兄弟受伤,但也算是成功地对契丹大军发动了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燕青的战术高明,行动果断,使得“夜袭队”在短时间内就控制住了契丹大军的外围,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遭受夜袭之后,契丹大军营地的大将军面色凝重地站在烧得干干净净的营帐前,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命令各部将领迅速清点战损和物资情况,以便了解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损失。
经过一番紧张的统计,结果令人痛心:粮草车拉着的粮草和物资被燃烧殆尽,这意味着军队的补给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员损失了一百多人,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在黑夜中失去了生命;而更让人痛心的是,战马竟然被偷走了五百多匹!这对于一支骑兵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