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起床,宣见送信之人,但见一个长相普通的青年进到大帐之中,跪地拜道:“奴婢丁二,参见家主。”
曹操问道:“尔潜伏许县,可知近期四贼与何人交往。”
跪在地上的丁二,是曹操夫人丁氏陪嫁的家奴,负责丁氏嫁妆中的一些产业经营。
曹操看中其才能,让他做了曹军的细作,半个月前,扮作商人进到了许县之内。
丁二回答道:“禀报家主,刘辟等四名贼人,前日曾与太平民团都督杨平在县衙内会晤。
具体情形,奴婢不得而知。然,昨日刘辟四贼率大军将许县团团围住。
奴婢原以为他们要与家主交战,未曾想,今日三更时分,四贼大营之中便开始埋锅造饭,未及天亮,便拔营南去。
奴婢将消息传至我军斥候,随后便得家主相召,于是快马回营。”
曹操让丁二起来,思索一会儿问道:“尔言说,太平民团都督杨平,此乃何人?”
丁二答道:“杨平此人,年十六岁,正旦之日,死而复生,诈称‘中华帝君’,收拢流民,上元之夜破魏家坞堡,亲手残杀魏家嫡脉二十余人。
后,立起太平大旗,号太平民团。曾击败荀家千人家丁。
奴婢得知,其有万余流民,其它一盖不知。
奴婢失职,请家主责罚!”刚刚站起来的丁二跪地请罚。
曹操自言自语道:“给四贼谋划之人,莫非一黄口小儿乎?”
又问丁二,“尔可知,杨平现今何处?”
丁二磕头道:“奴婢实不知也!”
曹操走到丁二身前,道:“抬头。”
丁二依言抬头,但见眼中剑影变大,耳听利剑出鞘之声……
曹操收剑,面不改色的对着捂着脖子、只能发出“呵、呵”之声的丁二,道:“尔为细作,境内有万余流民受一人相召而聚,尔竟不做探查,失职至此,要尔何用!”
听完曹操的话,丁二彻底咽气。
杀人之后,曹操问许褚道:“那六千精锐可有消息?”
“不曾有。”
“若有音信,即刻报之。”
“诺。”
……
在曹操杀丁二时,许县南十多里外的颍河上,从东向西依次搭起了五座浮桥。
因为有童谣曰“曹阿瞒,喜屠城,人肉捣泥制军粮!”许县周边的百姓十分惊惧,特别是依附何仪的部众。
在得到南迁的通知后,争先恐后的向南逃命,何仪等人虽然得杨平建议,派出队伍维护秩序。
但急于逃命的人群是很难控制的,乱糟糟的人群挤在不到一丈宽的浮桥上,不时就有人落水。
好在的是,二月十分干旱,水面不宽,只有不到二十丈。河水也不深,最深处也不过到成年人的胸口。
即便这样,失去秩序的人群,也有一千多人溺毙于颍河之中。
在乱糟糟的迁徙大军中,最西边的一座浮桥上却是井然有序——
红底金字的太平大旗领头,身着黄色竹甲的护民军团第九团前行开道,第八团和第七团在两侧护卫,后面是以百户为单位的行军大部队,队伍的最后是护民军团副都督陈皮带领的收容队。
八千多人的队伍竟然丝毫不乱,几乎没有损失的跨过了二十余丈的浮桥。
过桥后,各部点名,只少了十多人。
逃命之时,自有取舍,陈皮果断下令,继续南行,要跑到了何仪部众前面。
用杨平的话说就是,只要你们跑到了刘辟四人的部众前边,有了垫背的,你们就安全了!
太平民团八千多人行进速度惊人,到天黑时,已经过颍河南行30多里了。
这一路上,也有南迁流民死命跟随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很简单——跟着这么有组织度的迁徙队伍,肯定很安全。
在古代,千万不要小看童谣的威力——随着“曹阿瞒,喜屠城,人肉捣泥制军粮”的童谣,随着刘辟等部众南迁,迅速传播到整个颍川郡。
半信半疑的百姓在得知曹阿瞒的大军就在许县时,纷纷开始南逃,颍川郡直接损失一半人口。
太平民团大部队始终保持着领先何仪部众一天路程的节奏,一路上不断的收拢流民,期间还搂草打兔子攻破了两个坞堡,获得了充足的补给。
乱世之中,有粮就有人,太平民团一路上接纳流民,等过了汝河,到达北宜春县(今汝南县西南)时,人口已经超过三万!(当然,这是后话了。)
……
曹操在正午前得到斥候回报,“根据车辙追踪,昨日的六千精锐,应是进了临颍城,城头上升起红底金字护民大旗。”
曹操遂召集诸将,道:“昨日疲我大军之精锐,在版梁正南30里临颖县。
领兵之人乃高人也,我军若西进许县,彼可断我粮道!
为今之计,需先破临颖,方可西进。
传令:
曹洪,汝领兵五千,饭后启程,向西夺取许县,防刘辟四贼去而复返,卫我大军侧翼。”
曹洪出列领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