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带着一个大队士兵,用了五天时间,对这艘船进行各种折腾!
随后向负责建造的宁季和石臼提出了大量改进意见——
包括给每个小船前后连接部,增加两根两尺长的合金加固轴,
以及在船底部,加两条横向长度二丈四尺的圆形合金加固轴(双壳体作战平台左右两侧顶部间隔一丈,底部间隔加上两个船体底部宽度,共二丈三尺)。
这要求,差点让宁季和石臼把江波骂出去——两尺长的合金轴好办,不就是“用钱堆嘛”,但二丈四尺长的合金轴,想铸造出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后,在江波坚持下,“造船厂”把原计划中,每艘小船前部的可拆卸卡榫,换成了固定式金属卡槽,
下水后,再使用一条一丈二尺长的圆形合金轴固定卡槽,左右两侧的两根圆轴用圆环连接起来。
这样一来,虽然水中阻力增加、导致速度下降,但强度却大大提升。
一位曾在朝廷水师待过的老兵评价:这平台组装后的坚固程度,甚至超过朝廷的单体战舰,就是太贵了——
八排十六个轮子的横轴、轴承、轮条,都是精铁铸造,特别是四条一丈二尺长的圆形横轴,用的还是一比一铜铁合金铸造的(防锈、耐腐蚀、韧性好)。
随后,因刘辟来攻打北宜春城,江波暂停了对座驾的折腾。
但四天后,击败刘辟大军的江波,不仅得到杨平继续生产这种平台的命令,还获准"用尽一切办法折腾缝合怪"的指示。
有了杨平的背书,江波带着手下的"活阎王"们疯狂测试:
他们甚至在上游放下圆木,让水流冲击圆木撞击平台。
结果,一根直径超一尺的圆木撞穿了一侧船体,但因隔舱设计和双壳体结构,这艘缝合怪仅仅一侧稍微倾斜,仍被水兵们驾回,在更换另一个梯形船体后,又是一艘好船!
在江波催促下,仅两天时间,“造船厂”就又组装了两个平台。
这次江波来平舆县开会,得到杨平的交待,就驾着这三艘宝贝座驾顺流而下,夜间行进,只用一夜就走完百余里水路。
上岸后经过检查,三艘船仍坚固无比。
杨平前世今生都没坐过船,以为自己会晕船。
结果,这艘宽阔的双壳体船,逆流而上时竟十分稳定。
他放心地与身旁的江波交谈:"江波兄弟,你的第六师,其实就是个幌子。
第六师,就是我们太平军水师的种子。
昨天我已向其他师长通报过,你可在全军中,挑选熟知水性的士兵。
第六师兵员不固定,你能招多少、训练多少,编制就是多少人。"
江波双眼放光:"都督,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正如正月初,江波第一次带竹排到颍河捕鱼满载而归时,杨平说"以后你可以当水师总督"时,
他回答"真的吗?首领"一样。
杨平又鼓励江波几句,随后,两人就水师编制展开讨论。
江波说道:"都督,咱这'蜈蚣船'(因为是用一节节拼接而成,被水兵们如此称呼,本书此后皆用此名),
每个船体配一小队十二名士兵,一艘蜈蚣船刚好四个小队,加一名队长和传令兵,正是一个大队编制。
不过咱们的武器装备,可比陆战的兄弟们强多了——
每艘蜈蚣船前部左右船体,可各部署一部三弓床弩,因固定使用,可以加上都督给准备的滑轮组,四名士兵就能操作一部床弩,快速、连续的发射弩箭;
后部两侧,可配两部缩小版配重式抛石机,射程近了点,约五十步,但水战多在二十步内,足够用了。
水兵装备与步兵相同,毕竟咱的竹甲、竹毡帽,即便配上铁盔、板甲,在水中仍能浮起来。
不过,这段时间我们发现,用桐木代替竹甲,即便加板甲和头盔,也能让水兵浮起来,只是桐木板要切厚些。
单兵武器,经过试验,六尺长的卜字短戟更适合水战——
短戟的小枝可轻松钩住敌方船只,可刺、可钩、可啄,十分利于水战……"
水战本质,从接舷跳帮、到巨舰大炮、再到航母舰载机,乃至杨平穿越前射程超过二千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
无非攻击距离和攻击强度的差异。
杨平的蜈蚣船,在攻击距离上:三弓床弩用特制穿甲弩箭,能在五十步内击穿任何战舰船体;
小型配重抛石机可发射五斤重石块,或混合火罐(内装桐油、磷粉、碳粉),一旦击中,敌船必遭大火!
特制的破甲弩箭若命中水线部位,十箭就能让这个时代最大楼船沉没!
听到蜈蚣船攻击力如此强悍,杨平又问这船速度。
江波自信拍胸:"蜈蚣船四排八个水轮齐转,即便精锐冲锋舟也追不上。
咱们蜈蚣船水战速度天下无双!攻击力度天下第一!
就是防御稍差了些,但还是都督那句话: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要把敌人消灭在其射程外,防御力就不重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