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上9点多,经过一天一夜水路航行的杨平,在汝河南岸的军营码头,被张辽领着一众高级军官接上了岸。
进到了张辽在汝河南岸拐弯处建立的大寨,这个大寨修的位置相当考究:
北边是汝河,东边是汝河和红河汇聚后的宽阔河道,更北边是近乎东西走向的洪河河道。
也就是说,如果袁军如果从北面进攻,要渡过两条河道;从东面进攻则要面对两河汇聚以后的宽阔水面。
而且从这个营寨向东南出发,可以沿着相对宽阔的汝河河道进行防御,与东南方直线距离50多里的淮滨县遥相呼应。
目前,张辽这个大寨里有护民军第二师、近卫营、教导营,以及刚刚成立的车骑营,还有一支3000人的混编后勤营,总兵力高达一万四千余人。
因为得到了淮滨县黄邵的快马传讯,所以,即便此时已经是深夜时分,河西大营(因为此战将会与袁军隔着汝河东西对峙,此大营正在汝河西边,就称作河西大营吧),旅级以上军官纷纷在码头上迎接杨平。
燃起灯火的中军大帐内,杨平往主座上一坐,看着左右军官:左侧张辽、刘处、陈甲、杨虎等人,右侧何怡、何曼、王五、周辉等人。
走了一天一夜的水路,以及从3月15日起,这十多天内马不停蹄地行进将近2000里路的杨平,心中的成就感一下子扫掉了身体上的疲惫。
在杨平坐定后,众将纷纷躬身向杨平行礼:“参见都督!”
杨平知道,从这刻起,他再也不是草台班子的流寇首领了,而是真正有了一方诸侯的气象。
于是抬手道:“众将免礼,诸位都辛苦了。”
十几位高级军官齐声回答:“都督舟车劳顿,才是辛苦了。”
既然有一方诸侯的气象了,那么办事之前的寒暄必须要进行,总不能干巴巴地直接就办正事吧。
一番寒暄完毕,诸将入座。
杨平这才询问道:“我军此时的布防情况如何?”
中军大帐的诸将都知道,今晚这场对话,注定是杨平和张辽的交流,毕竟张辽是行军元帅。
于是张辽起身,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禀报都督,目前第二师已全员到齐,全副武装,并在此大营内训练了十多天。若此时再经历一场战阵,必是一支精锐也。”
听张辽夸赞第二师,师长何曼、副师长王五那也是脸上有光。
只听张辽继续说道:“教导营2000余人,前前后后抽走了1200余人,但也从各个新兵营里挑选了精壮之士加以补充。
因为有大量的基干军官,所以此时倒也勉强保持着战斗力。”
刚刚被从副营长转正的陈甲(杨平亲卫,在临颖城墙上扔过手雷),张口欲言,但又守着规矩老老实实地坐着。
张辽接着说道:“近卫营带过来的主力1400余人,前后又抽走了600多人。
而第一团铁血团、第五团磐石团共600余精锐,被都督调走了100人进入第五师,另外500人还被编入了新城里的车骑营。
末将擅作主张,命近卫营营长杨虎提前预备了两个新的作战团,人员已经编制完成。
请问都督,是否再给近卫营增加两个团级番号?”
张辽说完,刚刚担任禁卫营营长的杨虎也站起身来向杨平行礼。
杨平略作思考,回答道:“铁血团和磐石团永远是近卫营的部队,调配给车骑营,只是任务需求。
近卫营必须保持满编作战状态,故而,再增加近卫营第六团、近卫营第七团,两个团的番号。”
本来还在为两个拥有独立称号的精锐战斗团被调走而沮丧的杨虎,这么一听,
不管铁血团和磐石团归属哪支部队指挥,但名义上永远都是近卫营的,而且近卫营又增加了两个团的番号,也是面有喜色地向杨平躬身应诺。
说完近卫营的事,张辽继续说道:“新建的车骑营,按照都督给的编制计划,以及我等实战得出来的经验进行调整后,目前兵力1400余人,正在加紧训练。
3000人的混编后勤营,由周辉(临颖城守城战时的第二旅副旅长)率领,负责保障大营的后勤。
同时,我等在大营北侧修建了一个小码头,又在大营西部两里外,修建了一个大型码头。
在两个码头中间的河道上,按照都督的要求,我们修建了一座木桥,联通汝河南北两岸,加强和新蔡县的联系。
目前,在平舆县训练的第四师,我等已派快马传达都督调令,预计后日中午,便可抵达上蔡县驻扎。
届时,我护民军在此地的兵力将突破二万人,再加上淮滨县驻扎的第三师6000余人,以及都督所说的,随时可以顺河而至的第六师,我等总计作战兵力将超过3万人。”
帐内诸将听到3万多人这个兵力,俱是信心满满。
张辽继续说道:“根据军刺小队在河东岸的侦查、探听,袁术此次出兵,号称大军十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