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大的战车奔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配备的悬挂系统,让坐在车内的杨平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7月下旬已是丰收时节,杨平站起身体,透过敞开的天窗,能看到左右护卫的骑兵,奔驰在水泥道两侧那条宽度一丈的快马行军道上
(加装了马蹄铁的战马,若在水泥路上高速奔驰,会震裂马蹄!所以,杨平修建的南北大道两侧,都留了一丈宽的土路,方便战马奔驰。当然,拉车的战马,马蹄下配备了胶垫。)
杨平的目光越过两侧护卫的骑兵,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是劳碌的农民正在收割庄稼。
汝南郡是杨平3月份拿下的,当时春耕有些耽搁,便种植了大量秕麦。
这种麦子产量低、口感差、处理复杂,唯一的优点是生长期短,只有3个月,此时已收割得差不多了。
而种植的小米、粟、稷等五谷也已成熟,只待收割,不过它们的种植面积不大。
田野里最多的还是白麻。白麻的麻皮可纺织麻布,麻籽能作辅助粮食,还能榨油,麻杆可以造纸(被杨平安排的明明白白)。
白麻生命力旺盛如野草,生长周期短,是性价比很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每户田地的1/3。
另外,大豆、绿豆等豆类植物,也快到收割季节了。
在杨平治下的土地上,真正做到了四海无闲田——边边角角、甚至坑洼地带,都被他下令种上了紫花苜蓿。
这种营养丰富的优质牧草,人畜皆可食用,此时也有农夫在收割,当地政府会出资购买,集中到县城的警备部队营地青储(青储饲料),冬季,便成了战马及耕牛等大牲口的优质饲料。
整个下午,战车一路疾驰,杨平基本都站在车上观察南北大道两侧的农田,仿佛看不够似的。
以至于在战车里吊床上睡了一觉的张和醒来后,不禁问道:“都督,这有何可看的?”
杨平豪气的环着张和的肩膀,乐呵呵地指着夕阳下的农田:“张和兄弟,你看这些,就没有什么感慨吗?”
张和收起连日狂奔的疲惫,定了定神,仔细观察,而后对杨平说:“都督,属下知道:咱们太平民团治下饿不死人啦!”
“是呀,饿不死人了!”杨平感慨道,“我太平民团治下,平均一户约4个人,分了100亩土地。
虽然今年春耕较晚,但在各个乡、里干部的组织下,大家互相帮扶,土地都没荒废。
即便产量低,可广种薄收,平均一亩地收30斤粮食,100亩就有3000斤,再除去500斤的税粮,还能留下2500斤。
2500斤粮食,4个人一人600斤,敞开肚子吃一年也吃不完呐?哈哈哈……”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杨平是按最低产量估算过治下土地的产量。
张和转过身,与杨平几乎面对面,脸上的崇敬之情难以掩盖:“都督,这都是您的功劳!
这里5个月前,还是战乱不休的人间地狱!
仅仅4个多月,人们就再也不怕饿死了,而且种了这么多麻,只要勤勉些,冬天就有布匹穿戴,也不怕冻死了!
都督~都督……”
连喊了两声“都督”,张和都不知该如何表达心中情感了。
杨平也高兴地说道:“张和兄弟,这有本都督的功劳,也有你们这些兄弟们的功劳。
是大家共同努力,赶走了趴在我们身上吸血吃肉的地主豪强,击败了来夺土地的豺狼恶霸!
一同治理这广阔土地,让乡亲们能吃饱穿暖,进而,让孩子们都能上学读书识字。
张和兄弟,再有几个月,等我们收拾了河北的刘家天子及其狗腿子,十多年的乱世就将终结!
一个人人能吃饱穿暖的大同世界,就由我们来建立!”
此时的杨平,不仅要迎娶心爱的媳妇,事业也步步高升,治下百姓丰收后再也不怕饿冻,可谓人生圆满,豪气大发。
张和深受感染,面色激动地郑重保证:“都督,请您放心,属下一定陪您终结乱世,一起建立大同世界。”
“好。”杨平环着张和的肩膀,站在战车上,望着夕阳下丰收的场景。
骑兵护卫着车队一路疾行,每隔40里,便会在道路两侧的驿站,从南北大道扩编整训的车骑第五师、车骑第四师中更换战马。
天黑之前,队伍每经过城镇,后边10辆四轮马车上的乐队,便会奏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喜庆曲子《百鸟朝凤》。
人们纷纷询问这支队伍的来历,有看过通告的同乡对着车队行礼后,说道:“这是都督前去迎亲,迎接临颍县的都督夫人到信阳成婚。”
听闻敬爱的杨都督要成婚,百姓们纷纷议论着该做些什么来表达感谢,一群群人开始商讨着,要给杨都督一个惊喜……
天黑后,护从杨平的200骑兵因连日行军,下午又狂奔了一下午,劳累至极。于是,在遂平县换上了车骑第五师的200名骑兵护送。
夜间,整个队伍行进速度略有降低,却仍马不停蹄,后半夜抵达郾城县后,护卫骑兵换成了在此整顿的车骑第四师200名骑兵,队伍依旧疾驰向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