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面。
张立在采石矶强行登陆,击败了驻守此地的三百厢军,这些厢军战斗力奇弱,久不识兵戈,一触即溃,他们哭着喊着投降朝廷禁军。
成功建立陆地防线后,用大大小小的车船运送辛永宗主力渡江。
用人力踏动前行,车船行驶速度极快,不过一天就能完成渡江任务。
在此期间,太平洲各级官员纷纷前来投降,表示效忠朝廷,认罪认罚,他们是受大元帅府威压才选择抵抗的。
辛永宗渡江后承诺不会处罚当地官员,让他们保持原有职位不动,罪魁祸首唯有大元帅府一手遮天的刘豫。
百条车船不到一天时间成功将四千禁军主力运送过江,消息很快就能传至江宁府,届时李成的水师会南下杀来,若他从禁军身后登陆,便能把禁军包成饺子。
除去这四千禁军主力开往江宁,而张立所节制的百条船只和三千水军士兵以及大概一千的水手和民夫,将在江面严阵以待,阻击李成部队。
江风吹拂,北兵只觉得宽阔的江面晃眼。
它实在太宽了,若是起雾,宛如置身大海之上。
江南水网密集,骑兵行动受阻,辛永宗不得不将部队分成两个部分,骑兵稍后,步兵先行,用渡舟载人穿越水网,往江宁府靠。
刘豫在金陵城,得知辛永宗渡江后,立刻调兵遣将,派调集而来的一千禁军渡过秦淮河,沿着水寨布阵,金陵城南面水寨众多,河网纵横交错,刘豫不惧北人的骑兵,他所用之兵也尽是南兵,占据了绝佳的场地优势。
战场移动到江南来,就是辛永宗的死期。
两个营的禁军身着纸甲,轻便行动极快,甚至直接涉水而过,辛永宗未抵达秦淮河前,他们便结阵完毕。
另一头,刘豫又命令李成率水师主力南下,意图一块歼灭天水军,成功歼灭天水军,辛永宗就算登陆作战成功,也无法渡江逃离。
李成和扬州的禁军对峙一日,未发现对方渡江意图,得知被绕道后恼羞成怒,当即驾驶巨大的楼船南下,只留孔彦舟继续监视扬州禁军。
他告诉孔彦舟:“老子的舰队,随便将那群禁军船只碾碎。”
他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水师的绝对信任,据他们所得情报,张立所节制的天水军,最大的车船不过四车八轮,大约可容纳二百多人,其余小船零零散散,不成气候。
按理说京师水军不至于如此寒酸,当年太祖、太宗皇帝为了应对江南战事,在京师开河道,凿池训练水师,京师新池的位置,正是在太宗皇帝当年的晋王府内。
虽然时过境迁,朝廷主要军力都放在了西北和河北方面,但是水师的训练一直不曾落下,战船规模和技艺也属当世之最,每年皇帝都会在金明池视察水师训练成果,保持战船规模不成问题。
至于为何京师的禁军水师如此寒酸,刘豫还得感谢金人。
第二次东京保卫战,粘罕占据金明池,烧毁了部分船只,往后第三次东京保卫战,又在金明池,张立未来得及内迁战船,大量车船滞留城外,被三太子讹里朵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江南又马上失去联系,京师水军得不到补充,江南水师一跃成为大宋朝,不,是当世最强的水军编队,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战船数量。
海船、楼船、车船应有尽有,海上贸易的繁荣,不止使得江南船只又多又巨大、技艺高超、功用甚多,就连水手们、水军士兵们个个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水性,虽久不知兵戈,野战不如北兵,但要说水战,南兵可称当世最强,绝无异议。
拉来荆湖水师的张立和辛永宗,甚至远在大名府的皇帝赵煊本人,都低估了南兵的战斗力。
南方即将卷来的惊涛骇浪,终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登陆后,向北行军两日。
此时此刻,距离秦淮河大约六七里,微风吹拂,天空万里无云,空气却异常湿润,南方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热一会儿凉飕飕,辛永宗骑在战马上,向北眺望,宽阔的大地上矗立着众多水寨,而金陵城的城墙横在地平线上。
不少士兵身体不适,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
不容乐观,辛永宗眉头紧锁,这是不祥的征兆,士兵们在不到几个月时间,跨越大半个宋境,就算是铁人,如此折腾还是会出点事的。
但斥候报告,水寨布阵的士兵不过千人,金陵城再无兵马。
辛永宗的计划很成功,刘豫的主要兵力可能八成是水军,被他牵制在扬州,致使江宁无兵可用。
而一部分又南下杭州,短时间无法来援。
这是他攻占江宁的最好时机,决不能错过,人数占优,碾压过去!
“将士们,金陵城就在眼前,克复金陵,升官发财,眼下这点困难又算什么!”
辛永宗举起手刀大声呐喊。
“往前推进!”
“弩手,放箭!”
两军隔着一条小河,辛永宗率领的北兵率先发起攻击,朝远处的水寨三轮抛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