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见兄长,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樊瑞二话不说,跪地行礼。
杨林颇感意外,将其扶起,问道:“莫非你不打算举报我?”
樊瑞大笑一声,说道:“举报算什么?我活到如今,饱尝官府欺压之苦,最终流落至徐州。
原以为站稳脚跟,却不料又惹恼了地头蛇,仅凭些许银钱,便将我逐出城门。”
“兄长有所不知,适才过河之时,我暗自发誓,若冰面不裂,今后便隐居山野,做个自由自在的豪杰。”
杨林疑惑地问:“看你也是道士,为何这般落魄?”
因皇帝赵佶深信道教,道士地位渐高,地方官员也不敢怠慢。
可樊瑞为何这般落魄?
樊瑞苦笑着答道:“我本是濮州人,早年也是位全真道士,只是时运不佳,如今已失去道籍。”
自丢掉道籍后,樊瑞辗转来到徐州,靠看风水、诊病维生,却因名声渐起而招致徐州地头蛇的不满。
樊瑞还擅长流星锤,技艺高超,常令人难以靠近,但仅凭一人之力,终究无法抗衡,只好狼狈逃离徐州。
这次经历让樊瑞多年来的怨气彻底爆发,决心放开手脚,寻找两位兄弟,做一名无拘无束的豪杰。
刚过冰河时,遇见了梁山的锦豹子杨林,这让樊瑞萌生了新的想法:不如加入梁山,随他们一同入伙?
杨林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失去了道籍的道士,不再受官府认可,只能被视为游方僧道。
那时的和尚道士,不仅需要剃发或穿道袍,还需持有官方颁发的度牒,类似于身份证明,每份价值百贯。
换句话说,若无财力,连出家都成奢望。
“原来是这样!”
杨林点头道:“我的三位同伴就在不远处,道长不妨随我去小憩片刻,饮一杯热酒暖暖身子。”
“求之不得!”樊瑞喜不自禁。
于是二人同行至船内,杨林向樊瑞介绍了其余三人,彼此熟识后,大家开始交谈。
刘唐得知有新成员即将加入,忙请樊瑞坐下,端上杨林购置的酒菜,众人围坐船中享用美酒佳肴。
酒至酣处,菜过数轮,樊瑞举杯笑道:“我混迹徐州已久,有幸结识两位英雄。
其一乃项充,徐州沛县人,擅使一面团牌,背后插二十四把飞刀,百步之内取人性命,无不中的,人称‘八臂哪吒’;另一人是李衮,邳县出身,亦持一面团牌,背后插二十四支标枪,百步 ** ,箭无虚发,人唤‘飞天大圣’。
二人祖辈均曾从军。”
原来樊瑞早有意寻访这两位豪杰,岂料途中偶遇杨林。
杨林不仅欲投奔梁山,还希望带上这对兄弟共赴山寨。
缘由与朱富相同,既为同舟共济,也免遭轻视。
樊瑞深知自身所长有限,虽通岐黄之术,却难称名医,在安道全面前更是相形见绌。
至于武艺,仅能在普通对手间取胜,难以对抗真正的好汉,更别提沙场征战。
至于兵法韬略,更是 ** ,比起梁山之主尚有差距,唯有观星卜卦之道尚可称道。
然而樊瑞认为,以自己现有能力上梁山,未必有用武之地。
因此决意拉拢项充、李衮同行,如此方能有所作为。
第九十六回
刘唐、杨林闻言欢喜异常,未料途经汴塘镇,竟再次邂逅英雄。
加之安道全附和,此事堪称大捷。
尽管风雪肆虐,众人围坐饮酒啖肉,氛围愈发热烈,日子甚是畅快。
即便心存犹豫的安道全,此刻也释然了。
连樊瑞这般道士都急于入伙梁山,还欲引荐二人,安道全又能有何异议?
不久后,安道全亦融入酒局,与杨林等人谈笑风生,或听江湖轶事,或与樊瑞切磋医理,倍感舒畅。
唯独李巧奴独坐一侧,似被四名男子忽视。
当晚,众人暂居船舱,勉强栖息一夜。
幸而当初选船时已顾及李巧奴身为女子,此船宽敞,众人皆觉并不拥挤。
次日,风雪已止,众人用过早膳,樊瑞提议去请他的两位兄长加入。
项充在沛县,继续前行即可抵达;李衮则位于邳县,早已远行。
所幸汴塘镇距离邳县不远,在这寒冬时节,往返不过两日。
杨林命刘唐等人暂留原地,他与樊瑞同行至邳县。
二人迅速到达李衮家,表明来意,李衮自是欣然应允。
李衮本为富裕之家,因括田法受害颇深,遂收拾行装,携团牌标枪,一把火将宅院焚毁,与杨林、樊瑞一同离去。
三人返回汴塘镇,与刘唐等人汇合后,弃船步行往沛县,计划邀项充入伙。
两日后,众人抵达沛县,很快寻到项充。
项充听闻梁山招揽之事,虽境遇不佳,仍毫不犹豫收拾行囊,随杨林等人离开。
一行人继续北上,数日后进入济州辖地,到达任城县。
众人无意进城,于路边酒馆歇脚,店小二热情迎上。
刘唐喊道:“有好酒好菜尽管上,一会儿一起结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