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祥在一旁担忧地说:“东京乃天子脚下,哥哥亲自前往,我怕……”
徐悟锋轻笑回应:“无须担心,我到了东京也不会暴露身份,用个假名即可。”
山士奇问:“那哥哥何时动身?”
徐悟锋答:“至少要过完年,最晚不过元宵。”
众人点头,不再多言。
徐悟锋转向林冲,继续说道:“昨晚时间紧迫,未能详谈,不知教头今后有何打算?”
林冲答:“一切听从寨主安排。”
徐悟锋提议:“梁山泊现由史进负责总教头事务,薛永为副总教头,你既曾在汴梁城教授禁军,不妨也担任副总教头一职。”
“平日负责训练,若有战事,则随山寨一同出征。”
林冲急忙应允:“愿为寨主效力!”
徐悟锋进一步询问:“不知教头是否熟悉马军事务?”
林冲答:“虽只是教头,但我曾短暂担任马军教头,略知一二。”
徐悟锋欣喜地道:“我梁山现有三百余匹战马,足以组建一支马军。
兄弟如若愿意,不妨担任马军都头,如何?”
林冲闻言颇感意外,他万万没料到这马军都头之位会落在自己头上。
不仅是林冲,其余众人也尽皆震惊。
毕竟山寨之中,有能力者无不觊觎此职。
尤其卞祥和山士奇,为争取此位,每日苦读兵书,努力提升自我。
卞祥本是农家出身,起初目不识丁,如今要重新学习认字,其艰难可想而知。
听闻徐悟锋之言,众人中有人已按捺不住,欲出言争辩。
林冲身为禁军教头,岂会不知马军的重要性。
即便在大宋军中,马军的地位也远高于步军,仅因其稀缺而珍贵。
见卞祥、山士奇等人面露不甘,林冲忙道:“小人初来乍到,未曾建功,怎敢担此重任?做个普通教头即可。”
徐悟锋微笑道:“林教头,若总是推辞,何时方能有所作为?何时才能名扬四方?”
林冲听罢神色微变,握紧双拳,青筋暴起。
徐悟锋继续问道:“林教头意下如何?”
林冲心中确实向往,身为武人,谁不想统领骑兵冲锋陷阵?
然而,未等林冲回答,山士奇抢先说道:“兄长,小弟有话说。”
徐悟锋并不惊讶,温和道:“士奇兄弟,请直言。”
山士奇咬牙道:“兄长安排何人领军,小弟绝无异议。
唯愿与林教头切磋一番,以明胜负。”
卞祥附和道:“小弟亦持此观点。
若林教头确有过人之处,小弟自当心服口服。”
虽嘴上称无异议,实则心中满是不服。
校场风云
不曾料到,半路竟杀出个林冲,令两人难以释怀。
徐悟锋淡然一笑,说道:"既然如此,不如校场一较高下,也让众人见识一下禁军教头的本事!"
徐悟锋其实并无异议,愿意让山士奇、卞祥与林冲切磋。
徐悟锋转向林冲,问道:"林教头意下如何?"
身为禁军教头多年的林冲,怎会不知军营不同于别处?
真要站稳脚跟,需有过硬实力!
当年林冲争夺教头之位,甚至签下生死状,历经苦战才胜出。
林冲微笑着答道:"一切听从寨主安排。”...
校场之上。
原先操练的士兵已停下,整齐列队,环绕校场四周, ** 空出一大片场地。
点将台前,徐悟锋稳 ** 椅,左右两排头领分立,基本到齐。
徐悟锋落座后,众人齐声恭敬问安。
徐悟锋点头,随即台上竖起黄旗,两侧金鼓手同时擂响。
三通号角响起,三通鼓声震天,校场寂静无声。
接着,台上竖起净平旗,五军齐整。
将台挥动英军红旗,鼓声起时,五百将士分成两阵,手持器械。
徐悟锋环顾四周,问道:"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可在?"
林冲出列抱拳:"小弟在此!"
徐悟锋道:"你可愿与山士奇比试武艺?若胜,统领山寨马军,并任马军总教头。”
林冲答:"小弟听从兄长吩咐!"
徐悟锋点头:"好,你们下去穿戴装备!"
林冲、山士奇闻言,各自披挂整齐,林冲持红缨长枪,山士奇握混铁棍。
徐悟锋审视片刻后,缓缓摇头道:“同为山寨兄弟,兵刃本无感情,唯宜用于战场杀敌。
今日自家切磋,若有所损伤,轻则残废,重则致命,实非明智之举。”
他接着说道:“你们不妨以木棍代武器,用毡布裹住一端,在地上沾些石灰,再披皂衫比试,谁身上的白点更多即为败者。”
二人依言更换装备,各自手持长棍,末端包上毡布,顶端染满石灰,身着皂衫,跨马来到阵前。
林冲横棍而立,拱手说道:“林某初登山寨,恳请山士奇兄指点。”
山士奇毫不迟疑,策马上前,一招横扫直击林冲!
林冲镇定自若,举棍迎战,驱马直取对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