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陈文昭也有几分动摇,但他最终没有行动。
一方面,他不确定梁山的说法是否真实,一旦真的交出董平,若梁山反悔,谁来保护他守城?
另一方面,出卖同事给一群强盗,即便成功,也会遭到弹劾,他的仕途将毁于一旦。
徐悟锋见郓州无人应战,便派出邓飞、欧鹏等人,四处搜捕罪行严重的村民,尽数押至城内。
在郓州城外,徐悟锋搭建公审台,在陈文昭和董平面前,逐一审讯并处决那些被抓获的恶霸。
董平对此无动于衷,但陈文昭看得胆战心惊。
陈文昭虽早有耳闻梁山的审判方式,但亲眼目睹后,才真正感受到其威慑力。
“好一伙无法无天之徒!竟以私刑代替公法,扰乱秩序,迷惑人心,实在罪无可赦。”
陈文昭愤怒得浑身发抖,他决定回去后立即上奏朝廷,请求派遣精锐部队尽早剿灭这股匪患。
短短数日,时光飞逝。
正如徐悟锋所料,陈文昭并未交出董平。
若换作是他,他也不会轻易应允这种要求。
然而,徐悟锋并未停滞。
三天后,郓州城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五十座高达三丈有余的箭楼。
同时,他还指挥工程兵制作了许多木排,每块长约两丈。
这些木排拼接起来便可作为浮桥使用。
郓州紧邻济水,护城河宽约十丈,直接引济水为源。
若要填平河道,显然费时费力。
徐悟锋因此决定采用木排,既易制又低成本。
十丈宽的护城河只需五块木排,每块木排均有扣环,通过铁链相连,两端同样固定于岸边泥土中。
随后,在其上铺设一层竹排,不仅增强浮力,还能加固桥梁,便于士兵通行。
面对此情此景,陈文昭与董平亦不敢懈怠。
这三日间,他们全力筹备守城物资。
不过,滚木擂石、灰瓶金汁尚可准备,强弩劲弓却难以凑齐。
特别是神臂弓,堪称重要武器。
赵宋早有规定,战败时必须当场毁掉神臂弓以防落入敌手。
郓州禁军本就不多神臂弓,董平上次征讨梁山失败归来,大部分已被损毁,仅剩弓弦与零配件,梁山仅获得少量。
如今郓州守军手中已无完整神臂弓可用,董平思索片刻,即便没有神臂弓,还有普通弓箭以及床子弩呢。
于是董平带领众人搜遍府库,仅找到三具可用的床子弩,其余皆因年久失修,弩身被虫蛀坏。
这让董平愁容满面,如何守城?
清晨,天气晴朗,梁山兵马已在城外布阵。
五十座箭塔巍然矗立,距城墙约百步,每座可容纳十人,包括七名弓箭手和三名盾牌手。
徐悟锋瞥了一眼城池,挥手下令:“通知弓箭手发起进攻!”
“明白!”
陈盛领命后迅速将指令传下。
片刻间,号令兵挥舞旗帜,箭塔上的弓箭手纷纷拉满长弓,如满月般绷紧。
“发射!”
嗖嗖嗖——
箭矢如蝗群般呼啸而出,直扑城头。
凭借箭塔的高度优势,即便相隔百步,强弩手的抛射依旧精准地覆盖了整个城头区域。
瞬间,城墙上便传来一阵阵惨叫声。
董平有亲卫护卫,但见敌军箭雨倾泻而至,立刻高声喝令反击:“还击!弓箭手准备!”
藏身城垛后的守军急忙回射,然而士气低迷,连弓弦都无法完全拉开,射出的箭矢力道微弱,根本无法触及敌人。
这般僵持数日,郓州守军不仅未能占据上风,反而损兵折将,遭受不小损失。
徐悟锋并未急于攻城,而是以弓箭手对射削弱城内士气,而非单纯消耗兵力。
数日后,他的策略果然奏效,郓州守军士气一蹶不振。
尽管战损不过百余人,却已陷入彻底的低潮。
陈文昭虽多方安抚,为阵亡与受伤者提供抚恤和治疗,但全城上下依然笼罩在恐慌之中,士兵士气溃散,毫无斗志可言。
大宋久处太平,上下对军事训练重视不足,犹如温室里的花木,一旦遭遇战乱,顿时不堪一击。
就连时迁与杨林都觉得,继续这样下去,无需他们出手,城内守军恐怕几天内便会自行崩溃。
这几日里,董平拼尽全力防守,但形势越趋恶化,他愈发感到无助。
看着鸣金收兵的梁山队伍,董平稍感宽慰,但心头的压力仍未消散。
纵使贼寇未发起总攻,那种无形的压迫感却让他几乎窒息。
谢德登上城头,董平迎上前去,急切地问:“有援军的消息了吗?”
谢德摇摇头:“各州府的兵马还未到。”
董平听后心中一沉。
郓州已围困多日,周边州府的援军却毫无踪影。
青州兵力最强,但慕容彦达为了独揽大权,逼迫秦明反叛,又迅速提拔魏虎臣暂代都统制。
慕容彦达承诺,若能剿灭桃花山,就向朝廷奏请让魏虎臣正式担任此职。
然而桃花山地势险要,秦明、黄信加入后,加上数百官军,以魏虎臣的能力根本无力围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