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人忧虑的是,摩尼教在江南 ** ,向北威胁金陵,梁山泊流窜淮海,一旦两股势力汇合,想要平息将极为困难。
到那时,局面堪忧,西军远在关西,短时间内难以支援,安史之乱可能重演,天下或将陷入多事之秋。
赵鼎深吸一口气,说道:“当今圣上睿智贤明,世人皆知,只因奸臣蒙蔽,致使圣听受阻,这才让蔡京之流一时嚣张。”
徐悟锋听后忍不住笑了,古时提到皇帝与乱局,总是一套说辞:圣上英明,只因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听,除去奸党即可拨乱反正。
皇帝怎会有错呢?自然一直无瑕。
徐槐皱眉喝问:“徐寨主为何发笑?”
徐悟锋笑道:“徐大人言之有理,当今圣上确实聪慧,是个聪明俊逸的人物。
这些游手好闲子弟玩乐之事,无不精通,无不擅长,无不喜爱。”
“例如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蹴鞠投壶无所不能,丝竹管弦吹拉弹唱无一不会。
我只能自愧不如!”
徐槐三人越听越觉不对劲,这不是在夸赵佶吗?分明是在讽刺。
陈文昭刚要开口反驳,却被徐悟锋拦住,说道:“赵宋之君,性情轻佻,身居高位,于国难之时,纵容私欲,废弃前朝伟业,兴 ** 之政。”
沉迷于浮华虚荣,崇尚装饰游玩,伪装矫饰,破坏制度规范,沉醉于玩乐而丧失志向,放纵欲望损害德行,严重违背治国之道,扰乱朝廷纲纪。
蔡京、王黼等人执政,凭借其狡黠谄媚的能力,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心愿,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排挤正直之士,压制忠臣良将,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耗尽民力。
君臣耽于享乐,上下相互 ** ,内外因循守旧,诸事敷衍了事,荒废政务,毫无节制,恶名远扬,行为不端,对形势缺乏洞察,不见危险隐患,在危机边缘却以为安稳如山,多么愚昧妄为!
如今,又违背与契丹百年的盟约,打算结交女真贪婪暴虐的部族,门户洞开请敌入境,引狼入室,导致唇亡齿寒,自招强敌却浑然不知。
在普通人眼中,宋朝是一个繁荣富庶的时代,百姓生活应是富足安康,实则不然。
赵宋对百姓,特别是农民,施加了极为沉重的压迫,因为他们并不限制土地兼并。
南宋的朱熹曾言:古代的剥削手段,在我朝已尽数具备,赋税繁重,较之往昔增加数倍。
然而,赵氏家族的精明之处在于,虽然从万民身上榨取财富,不留余地,却总让百姓勉强维持生计,不至于彻底失去生存之路。
与此同时,他们对天下官员极为优待,生怕待遇不足,豢养出一群趋炎附势之人。
在那些君臣看来,百姓的生命财产根本不值一提,若官员剥削过度引发地方 ** ,往往采取残酷 ** 。
在此过程中,往往是官兵与盗贼沆瀣一气,城乡被搜刮殆尽。
盗贼退去后,百姓依然伤痕累累。
官吏不致力于安抚百姓,反而变本加厉地盘剥,军队经过之处肆意横暴,只顾搜刮财物,哀号遍野,民心离散,岌岌可危。
战乱之后,地方民生凋敝,恢复不到昔日十分之一。
例如方腊 ** 时,童贯率军 ** ,大宋官军所到之处,明知是良民,仍将其当作敌人杀害。
方腊被 ** 后,江南地区减少了两百多万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官军之手。
徐悟锋看着三人,说道:“三位大人皆为聪慧之士,无需再说自欺之语。
眼见国家日渐衰败,这岂是明君贤臣所能为之?”
其在位十六年,已然扰乱朝纲。
说什么圣明贤达,却被奸佞迷惑,全将责任推给蔡京、高俅之流。
难道赵佶自己真的毫无过失?没有他的支持,蔡京等人岂敢如此肆意妄为?
三位皆是学识渊博之人,当知自古以来,沉迷逸乐而丧失志向,放纵欲望而败坏法纪者,鲜少有不自取其祸的。
依我看,这赵佶样样精通,唯独不善治国。
你们且看好了,这大宋江山日后必生变乱。
陈文昭手指着徐悟锋,气得浑身发抖,一时竟说不出话。
赵鼎与徐槐二人脸色阴沉,欲反驳却又无从说起,只能怒视徐悟锋。
徐悟锋仿若未觉,说道:"我的话说到此为止。
三位请安心在此,待我平定胶东,还需仰仗三位协助治理。”
陈文昭本欲怒斥,却莫名将话咽回,只是双眼死盯着徐悟锋。
赵鼎深吸一口气,说道:"徐悟锋,我大宋兵强马壮,若你胆敢妄动,圣上必定倾全国之力讨伐,绝不容你得逞!"
"哦?"徐悟锋挑眉道,"赵大人既然如此说,那我们不妨赌上一赌,如何?"
赵鼎问:"你要赌什么?"
徐悟锋答:"很简单,未来三年内,我不求一统天下,只望能割据北方,你若答应助我,如何?"
陈文昭冷笑一声:"大言不惭,莫非不怕摔破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