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的官员一开口,京城内的太学生便再也按捺不住,开始议论纷纷。
特别是梁山义军的消息传至东京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呼声愈发高涨。
他们起初只是痛斥蔡京等人的奸佞行径,后来更是上书规劝赵佶,建议他远离奸佞,广开言路。
言辞间暗含之意非常明显:赵佶虽有过错,但盗贼横行的责任在于朝廷内部的奸邪之人。
只要除去蔡京、杨戬之流,赵佶仍不失为一位明君。
因此,东京城内掀起了轩然 ** ,众多人士被卷入其中,有人主动参与,有人被迫卷入。
秦桧便是主动投身于这一浪潮之中的人之一。
这位年仅二十六岁的进士出身者,两年前通过科举考试,任太学学正。
此刻夜深人静,烛火通明,他正伏案疾书,一丝不苟地抄录着某些内容。
那些细如蚊足的小楷字迹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他却毫无倦意,反而面露喜悦。
对此,他的妻子王氏颇感不满。
两人成婚已有一年,但王氏仍未有身孕,这让她的心理压力倍增。
近期东京城内风云变幻,太学生们的活动日益频繁,秦桧也忙得不可开交,渐渐疏忽了家庭生活。
王氏的祖父曾是宋神宗时期的重臣王珪,而她本人则是权宦童贯的养女。
现任枢密使郑居中正是王珪的女婿,即王氏的姑父,同时郑居中的堂妹又是赵佶的宠妃郑贵妃。
所以,王氏能嫁给秦桧,可说是低嫁了。
毕竟秦桧出身寒微,毫无根基。
秦桧参与其中,并非因为他心怀家国或是年轻热血,而仅仅将其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身为太学学正的秦桧,虽需教导学生,但他并未表现得过于极端,既不能过早表态,也必须表明态度。
蔡京素来名声不佳,秦桧在此次事件中自然支持太学生,始终与蔡京保持对立。
朝堂上最忌左右摇摆,秦桧初入仕途,若被冠以“首鼠两端”之名,无疑是一场灾难。
短短十几天内,太学生们不断指责“奸臣误国”“贼党当诛”,甚至直指皇帝昏庸,引得朝野侧目。
李若水、陈东等太学生表现得极为激烈,但“枪打出头鸟”,他们过于张扬的行为很快招致朝廷惩罚。
几个太学生的遭遇虽暂时平息了 ** ,却引发了更多愤怒。
秦桧选择低调,仅指责蔡京等人堵塞言路,认为这对国家不利。
这种态度虽让同僚讽刺指责,却使他在太学生中赢得了不少尊敬。
即便在士林舆论中,秦桧也被视为言行一致的君子。
面对妻子的不满,他耐心安抚后继续处理事务。
次日早朝,百官齐聚。
净鞭三响,文武两班整齐站立,行完君臣礼仪后,太监高声宣布:“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司天监出列奏报:“昨夜京东地区有流星坠落。”赵佶因梁山泊之事心情不佳,听闻此消息也不敢掉以轻心,询问是否有不祥预兆。
司天监答道:“星辰如百官百姓依附于天子,今夜流星坠落,恐怕将有将领反叛,百姓流离失所。”
赵佶听罢此言,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梁山泊的情景,殿内群臣随即议论纷纷,众多目光齐刷刷投向蔡京。
蔡京脸色骤变。
他身兼数职,掌管天下政务,若百姓流离失所,责任自然落在他身上。
若此说法坐实,不仅皇帝需要下罪己诏,身为太师的蔡京一旦被趁机攻讦,难保不会被迫辞官归隐。
想到当下的梁山泊以及东京城中的局势,再加之流星坠落京东这一巧合,蔡京心中隐隐不安。
果然,不久便有人站出来指责蔡京的过错。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朝堂上迅速掀起了针对蔡京的风潮。
暂且不论蔡京之事,单说高俅率军离开东京,以酆美和毕胜为先锋,十万大军直奔济州。
途中,高俅对士兵极为放纵,他们肆意抢夺村庄财物,给百姓带来诸多灾难。
大军经过之处,不仅普通人家受苦,连当地富户也损失惨重。
这些士兵打着高俅的旗号,虽不敢明目张胆劫掠,但偷鸡摸鹅之类的行为却屡见不鲜。
出了京畿,进入京东地区后,这种行为愈发严重。
所到之地,百姓家中饲养的牲畜被吃光,还需缴纳钱粮供奉。
这种强盗般的行径并未引来地方官员的弹劾,并非因为他们畏惧蔡京或杨戬等人,而是早已司空见惯。
如今的大宋官场,只要上级派来将士,不是贿赂知府转运使,就是行贿防御使、安抚使。
各州受贿的官员,哪里还会顾及派遣他们的上级是否庸碌无能。
武官花费成本获取权力后,自然要滥用职权,侵吞军粮,虚报战功,纵容士兵抢掠,扰民敛财,将花出去的钱财百倍捞回。
这种做法,往往迫使善良百姓被迫加入贼寇行列,使得贼势越发壮大。
“如此胡作非为,祸及百姓,不知谁才是真正的匪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