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号令,不得擅自撤离!”
阮小七拍胸脯道:“二哥尽管放心,我怎会畏战?寨主对我们恩深似海,今日正是回报之际。”
李俊亦点头附和:“说得极是!我在浔阳江做私盐生意时,全靠寨主赏识才得立足,怎能不尽心尽力?”
两人交谈完毕后,随即跃上战船。
号角响起,旌旗猎猎作响,数十艘大小战船齐头并进,朝着官军水寨疾驰而去。
金陵建康府水师统制刘梦龙,自幼便因母亲的一场怪梦闻名。
据说他降生之时,其母梦见黑龙入怀,不久便诞下此子。
长成之后,他更是精通水战之术。
关于此事,坊间广为流传,并非秘密。
徐悟锋对此颇为不解,他认为这种传说理应为皇家所避讳。
毕竟,像汉高祖刘邦,其母曾于塘边小憩时遇神,雷雨交加之际,蛟龙盘踞其身,随后诞下刘邦,此事在《史记》中便有记载。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据《旧唐书》所述,他出生时,两条龙在其家门前嬉戏三日方才离去。
这类异象似乎专属于那些名震天下的将相。
然而,刘梦龙不仅不隐瞒自己的出身,反而四处张扬自己是黑龙转世,丝毫不惧招惹是非。
令人意外的是,赵宋朝廷对此竟毫无动静。
刘梦龙并非庸才,早年在西川峡江平乱有功,被授予都统制一职,统领着一万五千水军和五百艘战舰,扼守金陵要塞。
此次接到高俅指令,他集结了一万水师精锐,沿运河北上,意在配合高俅的陆路部队,共同剿灭梁山群寇。
多年以来,刘梦龙鲜少亲历战事,即便有小 ** ,也多由部下代劳。
如今,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梁山泊虽名声在外,屡次击败官军,但在刘梦龙眼中,不过是一群凭借地利作乱的小寇。
在他看来,有自己这支水师助阵,这群草寇的好日子已经到头。
清晨,刘梦龙穿戴整齐,腰悬宝剑,正欲出帐时,副将匆匆赶来。
副将行礼毕,急切道:“将军,梁山贼寇已在营外叫阵!”
刘梦龙立刻询问:"敌军人数几何?战船多少?"
副将轻蔑答道:"回禀将军,约千人规模,战船数十艘,远不及我建康水师精锐。”
刘梦龙闻言大笑:"听说梁山的马步军颇为棘手,屡次重创朝廷大军,全靠林冲、呼延灼、鲁智深等人。”
"这些将领不是禁军教头,就是朝廷大将,操练兵马自是不在话下。”
"但梁山水军恐怕不足称道,多是些渔民,能集结起来已属不易。”
副将忙附和:"将军所言极是,梁山水军虽有战船,却难与将军麾下水师相比,再多也是枉然。”
"破敌指日可待,将军定能再立新功。”
刘梦龙含笑摇头:"话虽如此,仍需谨慎,行军最忌轻敌。
古人云:骄兵必败。
即便面对弱敌,也当全力以赴。”
"梁山泊多次取胜,缴获不少军械甲胄,其装备未必逊色于官军精锐。”
"出发!传令集合兵力,随我出营,会一会梁山水军。
至于高太尉那边,暂且不论,先击溃此敌。”
副将领命,刘梦龙随即率三千水师登船,驶向湖面。
他身披铠甲,立于船头,目光扫过湖面,只见数十艘战船排列有序,旗下赫然写着"活阎罗"阮小七的名字。
虽未细察敌军装束,仅看阵型布局,便知并非乌合之众。
刘梦龙心中暗惊:"梁山水军竟如此井然有序,实出乎意料。”
他沉思片刻:"传闻徐悟锋武艺超群,在京东一带搅起风浪。
短短几年间,十余万官兵围剿无果,此人绝非易与之辈,当认真应对。”
正在这时,一名探子急匆匆前来禀报:“启禀将军,运河以南十里处,有人用树木堵塞了河道。”
刘梦龙听后一惊,随即面色骤变,愤怒至极,大声斥责道:“一群大胆狂徒,竟敢阻断我的退路!”
“济州的这些百姓真是刁滑,贼寇堵了河道,竟无人上报,实在该死!”
运河是刘梦龙的重要退路之一。
一旦与梁山水军交战不利,他还能退回运河,凭借战船布阵,与敌周旋。
然而,这只是最坏的情况。
刘梦龙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精锐之师绝不会输给一群草寇。
这是当下朝廷官军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梁山多次击败官军,累计伤亡已超十万,但至今仍没人将梁山兵马视为顶尖劲旅。
即便前几次战败的士兵诉说梁山兵勇猛,但只要没真正领教过,面对梁山时总会存着轻视之心。
忽然听到后路被切断,战斗尚未开始,这分明是在 ** ,意图围剿他的水军。
“这群草寇竟如此嚣张,竟敢如此轻视于我!”刘梦龙心中怒火升腾。
这时,只见一艘小船从梁山水军中驶出,刘梦龙定睛一看,船上站有一人,身后竖起一面大旗,上书:梁山泊义士阮小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