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并无太大本事,却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若任此职,必能胜过王黼。
听见圣上的安排,立刻兴奋地说:“谢圣上恩典。”
赵佶缓缓道:“先别急着谢,朕只给你机会,能否成功还得看你表现。
若能立下战功,朕自会提拔于你。”
蔡攸信心十足,“这有何难?既然圣上已为臣备妥兵马,臣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敢问此次派遣的可是西军?”
“若是西军,定能一举荡平梁山贼寇!”
赵佶摇摇头,“怎么可能调派西军?眼下西夏虎视眈眈,西北正值用兵之际,西军岂能轻易调动?”
蔡攸闻言,顿时焦急道:“为何不是西军?高太尉领十万大军都未能取胜,其余禁军只怕更难担当重任。”
宋徽宗微笑道:“你该记得当年的十节度使吧?他们都是来自草莽,和梁山好汉类似,但后来归顺朝廷,建立了不少功业。”
“而且这些人训练出来的士卒都很精锐,你就带上他们去吧。
朕还会从各地调集兵力,凑足十五万大军,定要将梁山贼寇彻底铲除。”
蔡攸虽然没什么学问,但也听说过十节度的大名,这些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东京城里的茶馆酒楼里经常有人谈论他们的事迹。
蔡攸暗自思量,这十节度使中,除了项元镇,剩下的九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比起高俅手下的八位都监,实力显然高出不少。
若带着这九人前往,即便无法消灭贼寇,保命应当不成问题。
蔡攸心中大喜,连忙跪谢道:“陛下放心,有如此精锐之师,臣必能剿灭叛匪。”
“去吧,赶紧准备起来。”
宋徽宗对蔡攸寄予厚望,又叮嘱了几句,随后交给他一道圣旨,让他调遣其余九位节度使。
蔡攸离开皇宫后,不再像之前那样失魂落魄,而是精神抖擞地来到枢密院,下令下发文书,调派九位节度使及其麾下一万精锐赶赴东京待命。
这九位节度使分别是:
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
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
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
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
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
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
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
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
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
他们加上项元镇,都是出身草莽,朝廷屡剿无效,只好招安,之后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个个骁勇善战。
可以说,除了西军之外,朝廷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这里了。
不过,蔡攸心里清楚得很,这九位节度使出动,也不一定就能剿灭梁山泊。
毕竟高俅此次的惨败,实在令人胆寒。
至于田虎、王庆之类的人,朝中大臣并不太在意。
并非别的原因,只因为梁山泊如今太过显眼,其他势力只能退居次席。
东京城本是一派繁华景象,却因一则突如其来的噩耗陷入动荡不安。
战败消息传来,无数家庭挂起白绸寄托哀思。
然而,在济州的郓城县,即便没有梁山兵马的直接介入,仅凭梁山取得胜利的消息,就让数万俘虏欢欣鼓舞。
尽管他们内心仍忠于朝廷,但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深知朝廷惯用的手段——杀良冒功屡见不鲜。
徐悟锋在济州公开处置了高俅、贾居信,随后着手处理俘虏事务。
那一夜,梁山军队成功突破敌营,而云天彪则率部阻击了张叔夜设下的埋伏。
混乱中,部分禁军选择逃跑,另一部分则因惧怕遭遇梁山截击,干脆选择投降。
此役之后,除了少数损失,俘虏总数达三万余人,加上之前两万多名俘虏及水军俘虏近万人,总计约六七万人。
庞大的人数给后勤带来巨大压力,不过攻占敌营后收获了不少粮草,缓解了一部分困难。
经过筛选,最终留下四万余名青壮年。
梁山随即召开诉苦大会,以安抚人心。
这场战役不仅消灭了朝廷十万大军,还缴获大量物资和船只。
如此辉煌的战果需要时间细细梳理。
为此,梁山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宴请各方人士,包括徐和、杨腾蛟、济州都监金成英以及水军统领刘梦龙。
金成英是在攻城当晚于乱军中被捕,他与徐和有过交往,经徐和劝说后很快决定归降。
刘梦龙被李俊活捉,目睹自己的水师惨败后自觉颜面尽失。
加之高俅已死,若他返回必将承担罪责,因此也选择了归顺之路。
夜宴直至天黑方散,各路首领皆满心期待下一阶段对胶东的行动,个个斗志昂扬。
徐悟锋虽只饮了三分酒,却故意装作酩酊大醉的模样,眼神 ** ,实则暗藏计谋。
送他归后的任务落在了扈三娘与庞秋霞肩上。
踏入屋内,徐悟锋佯装踉跄,借着醉意倚向扈三娘。
扈三娘虽酒量尚佳,但突如其来的亲近让她措手不及,娇颜泛起红晕。
扈三娘腰悬双刀,依旧警觉戒备,然而徐悟锋却赖在她身旁不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