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杨温外,其余八位节度使均已到齐,蔡攸随即调动大军,直逼济州二十里扎营。
众人商议后决定,先让大军休整三日,再与梁山交战。
蔡攸初次领军,又不通军事,一路走来受了不少挫折,得知能休整三日,自是满心欢喜。
三天过去,八位节度使及众将领均已穿戴整齐,在帐外等候。
日头渐高,蔡攸仍未现身,众将早已等得焦急。
王焕抬头看了看天色,对守在大帐外的四位士卒说道:“请代为通报一声,今日乃出征之日。”
守门的士卒摇了摇头:“若无元帅命令,我等不得擅自进入大帐,请诸位将军稍作等候。”
王焕冷声哼了一声:“此时怎可拖延?军国要务,岂容如此轻慢?”
在十节度之中,王焕所统领的兵力虽非最强,但他年纪最长,资历最深,素来被视为众人的兄长。
尽管王焕年过六旬,早年却是个放浪形骸之人,人称“ ** 王焕”。
王焕本籍汴梁,因父亲去世,依附叔父定居洛阳。
有一年清明时节,游览陈家花园时,于百花亭邂逅上厅行首贺怜怜。
二人一见钟情,随即前往贺家宴饮,订下婚约。
然而半年后,财尽之际,王焕遭鸨母驱逐,而怜怜则被卖至西北边关将领高邈为妾。
怜怜通过售卖查梨条的王小二,悄悄联系王焕,赠送盘缠,劝他西进立功,以盼日后重逢。
王焕被说服,两人一同投奔绿林。
王焕少年时虽行为轻佻,却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绝技,很快在绿林中闯出名号。
后受招安入仕,在西北战场上屡建奇功,获封节度使,可谓功成名就。
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劝道:“兄长,他们也非有意怠慢,还请息怒。”
近日,蔡攸携众多歌姬美妾,整日沉溺于营帐享乐,对军务全然不闻不问,全赖王焕等人支撑大局。
王焕也曾听说,有几名士卒无意间打扰了蔡攸的私会,遭到严厉惩罚。
他并不想因此牵连更多人。
然而蔡攸的营帐内定然不乏女子,王焕不便强行闯入,只能站在帐外高声说道:“末将王焕,拜见元帅。”
尽管年事已高,王焕嗓音依旧浑厚有力,这一喊震耳欲聋。
帐内,蔡攸正拥着一名美姬酣睡,突闻喧哗声惊醒,顿时勃然大怒。
蔡攸未听清前半部分,只听见后半句,立刻厉声呵斥:“大胆!何人在外喧哗,速速捉拿!”
“老将军,多有冒犯!”
守卫的士兵相互对视,虽心存疑虑却不敢违背指令,只能上前捉拿王焕。
众人未曾料到王焕一声高呼竟引发如此变故。
王焕性情刚烈,厉声质问:“我一心为国,有何罪过?”
蔡攸听闻是王焕,顿时醒悟,急忙喊道:“原来是王将军!我还以为有人擅闯中军大营,莫要对王将军无礼。”
蔡攸虽常于宫中装愚弄智,实则并非真傻,只是心思未用在正途。
蔡攸深知此次领军平定梁山匪患,关键在于王焕等节度使,故对他们并无官架子可言。
然普通士卒则不受此优待。
众人进帐不久,蔡攸亦整理仪容自屏风后走出。
蔡攸坐定帅案后,坦然道:“一路奔波劳累,不慎睡过头,望诸位将军海涵。”
见蔡攸态度谦和,诸将连忙回应:“岂敢,岂敢。”
王焕见状也出列拱手道:“适才末将莽撞,恳请大人宽恕。”
蔡攸微笑道:“老将军一心为国,乃我辈楷模。
今日之事皆因本官失察,误了时辰。
诸位现可商议,如何击溃梁山匪徒。”
韩存保提议:“匪徒现驻扎于济州,巢穴恐已空虚。
我军可先筹备船只,分兵两路。”
“一路牵制敌军主力,另一路由水路直取梁山,令其首尾难顾,必能一举剿灭匪患。”
“韩将军所言极是。”
蔡攸点头附和,又问:“杨温的军队到了哪里?”
王焕答曰:“徐悟锋率部阻断道路,杨温怕是难以及时赶到。”
蔡攸语气不悦道:“暂且莫提此人,延误征伐大事,我必严惩不贷。”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杨温遇袭并非有意拖延,蔡攸却不问缘由便强加罪名,着实令人叹息。
就在此时,守卫入内通报:“元帅,梁山派人送来战书。”
公元1642年
王焕听罢,眉头紧锁,愤然说道:“一群叛逆之徒,有何资格递战书?直接杀了便是。”
蔡攸原本也有此想法,但见王焕如此放肆,心中颇感不悦。
在这八位节度使中,蔡攸最厌恶的就是王焕,其次则是徐姓老将。
二人年事已高,确实难以驾驭,但因资历深厚,愈发骄横。
赵宋对退休的功臣颇为优待,尤其是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
蔡攸有意反驳,摆手示意,大度地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叫他进来吧。”
“遵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