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甲戌年)农历五月初四清晨,红三军的队伍如同一股红色的洪流,从刀坝向沙子坡挺进 。这片土地上,百姓们的生活长期被土豪恶霸压榨,覃礼坤便是其中臭名昭着的一个。他在当地横行霸道,与冉少波结下深仇。冉少波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听闻红军为穷苦百姓谋福祉,便前去寻求帮助,盼望着红军能为这黑暗的地方带来曙光。
当晚,红三军便派出行动小组前往龙塘抓捕覃礼坤。次日,覃礼坤被押解着路过沙子坡,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看着这个曾经作威作福的恶霸被红军制服,眼中满是敬畏与喜悦。
五月初八,红军继续踏上征程,途径四坳口、冯家屋基,又经枫香溪、长岗岭、南腰界、刀坝、来安营、火烧桥,最终抵达木黄。一路上,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向百姓宣传革命思想,播下了红色的火种。
六月,张均望、冯其云等人来到旧寨坝开展工作。张均望担任独立团团长,宁国学为副团长。他们深知发动群众是革命的根基,于是一到旧寨坝,便马不停蹄地组织群众开会,选举代表。本乡的杨正恩、吴努章、吴开宣被推选出来,代表乡亲们发声。随后,一场盛大的民众大会在旧寨坝的瓦屋(即大坝)召开。会上,张均望强调要推选贫苦农民作为代表,以切实保障底层百姓的利益。于是,陈正国、王焕林、吴希堂、杨槐昌等人在众人的信任目光中被临时选定,肩负起代表旧寨坝乡亲前往白石溪参加会议的重任。
然而,当代表们匆匆赶到白石溪时,红军部队已经开拔至长岗岭。他们又即刻前往铅厂坝,代表大会最终在这里举行。大会由夏曦主席主持,秦育清在会上详细阐述了红军的各项政策,让代表们深刻认识到红军是为人民谋解放的队伍。会议结束后,每位代表都领到了珍贵的文件,这些文件承载着革命的希望与嘱托。王焕林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将文件保存起来,这一存,便是一段见证历史的岁月。
在这次大会上,还进行了特区政府领导的选举。孙秀亮众望所归,当选为特区主席,陈正国、秦育清当选副主席。随后,特区政府在土地湾正式设立,一个为百姓服务、致力于土地革命的红色政权就此诞生。
旧寨坝的区政府也于六月顺利成立,陈尚直担任区主席,杨必光为副主席,王焕林出任土地部长。区政府成立后,迅速在四坳口成立乡政府,杨景光担任乡主席,王醒堂为自卫队长,吴努章担任书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其中最让百姓们欢呼雀跃的便是土地分配。六月,土地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旧寨坝,农民们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十月初,冯其云等人从淫家寨出发,途经印江的沙子坡。在炉塘头和汪家寨停留时,红军战士们为当地百姓发放草鞋,一双双草鞋不仅温暖了百姓的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在战斗的岁月里,陈正国曾跟随夏曦主席前往杉树坳一带,与印江学生队展开激烈战斗。战斗结束后,他们从杉树坳经板溪抵达木黄,红三军军部就驻扎在木黄街上。此时,九师前往木社筹集给养,却遭遇白军从木社、乌罗司、地茶、陈家沟等地的四面包围。
紧急关头,贺龙军长亲自指挥七师,精心挑选出一个连作为尖兵,向地茶街方向突围。战斗持续了很久,形势异常严峻。贺龙军长身先士卒,手持一支手枪和一支步枪,挽起袖子,与尖兵连一同冲锋陷阵。在他的带领下,红军战士们士气大振,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然而,战斗结束后,部队不得不分散撤离,军部先行撤退,夏曦主席和秦团长则连夜赶回沙子坡,直到第二天才抵达土地湾。
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战斗局势紧张时,也不得不向沙子坡撤退,时间大概在十月初。陈正国返回省政府时,区政府的同志们还坚守岗位继续工作,然而危险却悄然降临。大约在农历九月十七、十八日,白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陈正国不幸被白军抓捕。一同被抓的还有135人,其中有13名贵州老乡,其余122人来自江西、湖南。他们被押解到印江关押了18天,随后又被转送至贵阳,在贵阳又被囚禁了7天,之后竟被强行编入国民党军队。直到第二年六月,陈正国才得以遣送回家,结束了这段艰难的囚禁生涯。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