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父的通话,像一把钥匙。
它打开了石云心中另一扇尘封的门。
门后,是父亲石洪川更加模糊、也更加复杂的过往。
东方武校。
这个曾经在他看来,只是祖父执教过、自己学艺过的地方。
此刻却因为与父亲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系。
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石老头虽然没有明说父亲当年在东方武校的具体经历。
但那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石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齐动础那张冷酷的面容。
以及他身上那些与东方武校武学相似的旧伤。
那些伤痕,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烙印。
更像是……灵魂深处某些被强行压制、却又无法彻底抹去的记忆。
如果父亲真的在东方武校待过。
并且那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
那么,他后来为何又会以“石家正统传人”的身份示人?
又为何,他身上的东方武校武学痕迹,会如此微弱?
仿佛被刻意隐藏和淡化了一般。
这其中,必然发生了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石云想起了祖父那句“孽缘”。
难道,父亲在东方武校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甚至……充满了波折与痛苦?
他尝试着将父亲的形象,与东方武校的那些人和事联系起来。
郝大龙师叔,也算是东方武校的老人了。
他是否知道些什么?
但转念一想,郝师叔虽然豪爽仗义,但嘴巴极严。
如果事情真的涉及到父亲的隐秘,恐怕也不会轻易透露。
石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齐动础的身上。
如果父亲的武学根基中,真的融合了石家武学与东方武校武学的双重传承。
那么,他如今展现出的战斗风格,就更加值得玩味了。
盘龙棍法,至刚至猛,大开大合,一往无前。
而东方武校的武学,虽然也有刚猛的一面。
但更注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
很多基础法门都强调身体的协调与劲力的转换。
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武学。
如果真的在一个人身上融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石云仔细回想着齐动础的每一招每一式。
他发现,齐动础的盘龙棍法,虽然保留了其核心的刚猛暴烈。
但在一些细微之处,却似乎多了一丝……
东方武校特有的“韧性”与“变化”。
比如,在棍法转换的间隙。
他的身法移动,更加灵活多变。
不似传统盘龙棍法那般强调硬桥硬马。
在某些需要卸力化劲的瞬间。
他的处理方式,也比单纯的硬抗,多了一丝巧妙。
这种融合,使得他的盘龙棍法。
在保留了强大杀伤力的同时。
也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实战环境。
这绝不是简单的两种武学叠加。
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取舍与锤炼。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只属于他“刻刀”的战斗方式。
这种锤炼,必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实战。
甚至……是生死考验。
石云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几张齐动础上身赤裸的照片上。
那些新旧交错的伤痕。
此刻在他眼中,仿佛都有了新的解读。
那些狰狞的枪伤、刀疤,是“刻刀”的印记。
而那些隐藏在深处的,属于东方武校的陈旧武学伤。
它们则是……石洪川曾经的过往。
新伤覆盖旧伤。
新的身份掩盖过去的灵魂。
这中间,究竟隔着怎样的血与火?
怎样的挣扎与抉择?
石云突然想起,在“波塞冬”号上。
齐动础对他说的那句话:“石家的盘龙棍法,不是你这么用的。”
当时,他只觉得那是齐动础作为胜利者的嘲讽。
但现在想来,那句话中,是否也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
一个曾经深入接触过东方武校武学。
并且将其某些精髓融入自身盘龙棍法的人。
他对自己儿子那“纯粹”的石家棍法,会作何评价?
是赞赏其正统?
还是……觉得其有所欠缺,不够圆融?
石云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直以身为石家传人而自豪。
以精通盘龙棍法为荣。
但现在,他却发现。
自己对父亲的武学,对石家武学的理解,可能都还停留在表面。
父亲的“刻刀”之下,隐藏的,不仅仅是冷酷与杀戮。
更可能是一个……曾经在武学道路上,进行过艰苦探索与融合的武者之魂。
只是,这颗武魂,为何最终走向了黑暗?
又为何,他要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城市?
甚至……自己的儿子?
石云想起了孔建华和王靖宇他们正在全力调查的。
十年前沧海港的那起特大走私案。
想起了“雪狼”突击队队长石洪川的失踪。
想起了凌天来招供的,“黑潮”组织以及那骇人听闻的“凤凰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