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烽火起》
第一章:苛政之苦
公元前209年,秦朝的广袤土地上,处处弥漫着压抑与绝望的气息。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以为能迎来太平盛世,可那繁重的赋税、无尽的徭役,却如一座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百姓们的肩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在那偏远的小村落里,住着李老汉一家。李老汉年逾五十,身子骨早已被岁月和劳作侵蚀得不再硬朗,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天不亮就得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家中那几亩薄田,产出的粮食大半都要上缴赋税,剩下的根本不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李老汉的儿子大牛,刚满二十岁,却早早没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他被征去服徭役,修筑那似乎永远也修不完的长城。临行前,大牛看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眼中满是不舍与无奈,可军令如山,不去便是死路一条。
大牛走后,家中的农活就全落在了李老汉和老伴儿身上,还有那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女儿小花,也跟着帮忙。小花不过十四五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每日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风吹日晒,原本细嫩的小手布满了老茧和伤口。
村里像李老汉家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隔壁的张婶,丈夫在服徭役时因为劳累过度,染上重病,还没等回到家便死在了半路上,留下孤儿寡母,生活更是凄惨。而那赋税官却丝毫不会怜悯百姓的疾苦,到了收税的日子,若交不上来,便是一顿毒打,顺带还要把家里能拿的东西都拿走抵税。
夜晚,整个村子一片死寂,偶尔传来几声孩童因为饥饿而发出的哭声,让人听了揪心不已。大家都在这黑暗中默默忍受着,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只是心底对那苛政的怨恨,犹如即将喷发的火山,在不断地积攒着能量。
第二章:戍边之途
陈胜和吴广本是阳城的贫苦百姓,被征发去渔阳戍边。他们和其他九百多名戍卒一道,在两名将尉的押送下,踏上了这条吉凶未卜的路途。
一路上,众人皆是满脸疲惫与忧虑。身上背着沉重的行囊,脚下的草鞋早已磨破,双脚布满了血泡,可却不敢有丝毫的停歇。那两名将尉,拿着鞭子,稍有不顺眼便对着戍卒们抽去,嘴里还骂骂咧咧地喊着些难听的话。
陈胜和吴广都是有见识、有抱负的人,看着身边这些同病相怜的兄弟,心中满是愤慨。他们深知,此次去渔阳,路途遥远,又赶上大雨连绵,按秦朝的律法,误了期限那便是死罪。
果不其然,队伍行至大泽乡的时候,天降暴雨,那雨如同天河决堤一般,下个不停,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根本无法前行。众人被困在了此处,眼瞅着期限一天天临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
陈胜和吴广凑到了一起,躲在一个破庙里,望着外面的雨幕,低声交谈着。陈胜眉头紧皱,说道:“如今这情形,咱们去也是死,逃也是死,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出路了吗?”吴广握紧了拳头,恨恨地说:“这秦朝的苛政,根本没把咱们百姓当人看啊,与其窝囊地死,不如拼一把!”
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陈胜望着吴广,目光坚定,说:“那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贵种吗?咱们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这命运,为天下百姓争出一条活路来!”吴广重重点头,他们开始悄悄地谋划着起义之事,准备点燃那反抗的火种。
第三章:揭竿而起
陈胜和吴广深知,要想发动起义,必须得先让众人信服,有个正当的理由才行。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计策。
陈胜偷偷找了一块帛布,用朱砂在上面写了“陈胜王”三个字,然后趁着夜色,悄悄塞进了渔夫们捕来的鱼肚子里。第二天,有戍卒买鱼回来,破开鱼腹,看到了那帛布上的字,顿时大惊失色,消息很快在队伍中传开了,众人都觉得十分惊奇,私下里纷纷议论着,难道陈胜真的是上天选中的人,要来带领大家改变命运吗?
到了夜里,吴广又偷偷跑到营地附近的丛林里,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叫声,喊着“大楚兴,陈胜王”。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诡异,戍卒们听到后,更是惊恐万分,大家都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陈胜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事。
陈胜和吴广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在第二天,趁着那两名将尉喝醉之时,吴广故意激怒他们,那将尉果然中计,抽出佩剑就要砍吴广,吴广眼疾手快,夺过佩剑,一剑刺死了将尉,陈胜也冲上前去,和众人一起将另一名将尉斩杀。
陈胜站在众人面前,振臂高呼:“兄弟们,咱们如今误了期限,去渔阳是死,逃跑也是死,与其这样,不如咱们反了这秦朝,为自己争条活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激昂的声音在大泽乡的上空回荡着,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注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后那积压已久的怒火瞬间爆发了出来,纷纷响应陈胜的号召,他们拿起手中的武器,有的是锄头,有的是木棍,没有武器的就直接用石块,一时间,大泽乡燃起了反抗的烽火,这星星之火,注定要成燎原之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