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项羽下令,让士兵们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把做饭的锅碗全部砸破,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楚军将士们见项羽如此决绝,个个热血沸腾,他们高呼着口号,朝着秦军的阵营冲了过去。
战斗一开始,秦军就凭借着人数和装备的优势,对楚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楚军的前排士兵不断倒下,但后面的人却毫不退缩,继续奋勇向前。项羽更是如战神下凡一般,他骑着乌骓马,冲入秦军阵中,长枪所指之处,秦军纷纷倒下。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秦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出现了混乱。
这一战,从清晨打到黄昏,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最终,楚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那巨鹿之战的胜利,让项羽的威名传遍了天下,各路反秦义军听闻后,都对项羽敬佩不已,纷纷前来归附,项羽的楚军一时间成为了反秦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第四章:秦朝的挣扎
秦朝朝廷得知各地起义军越发猖獗,巨鹿之战又大败亏输,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赵高在朝中依旧专权,他隐瞒了不少前线失利的消息,哄骗秦二世胡亥,说只是一些小股乱民闹事,很快就能平定。
可实际上,秦军的兵力已经被分散到各地,疲于应对。一些将领有心回防都城咸阳,可又被起义军纠缠,难以脱身。朝廷无奈之下,只能从各地再征调一些兵力,可百姓们早已对秦朝恨之入骨,征兵的命令下达后,响应者寥寥无几,就算强行征来的士兵,也是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可言。
同时,秦朝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赵高与朝中的一些大臣争权夺利,互相猜忌,政令不通,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起力量来对抗起义军。而在地方上,一些秦朝的官员见大势已去,开始偷偷地与起义军接触,准备给自己留条后路,有的甚至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起义军。
第五章:刘邦项羽的分歧
随着反秦事业的不断推进,刘邦和项羽这两支最强大的义军力量之间,也渐渐出现了一些分歧。刘邦一路西进,采取的是较为温和的策略,他注重收服民心,每到一处尽量避免过多的杀戮,以仁义之名来招揽百姓和各方势力。
而项羽则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习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攻破一些城池后,有时会因为秦军的顽强抵抗而心生怒火,下令屠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敌人,但也让不少百姓对他心生畏惧。
在对待秦朝的态度上,两人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刘邦想着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然后再慢慢收拾局面,稳定天下;而项羽则觉得,一定要将秦朝的皇室以及那些曾经欺压过楚国的人全部杀光,以报血海深仇,然后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实力来掌控天下。
当刘邦的队伍渐渐逼近咸阳时,项羽得知后,心中十分不悦,他觉得刘邦这是想要抢了自己的风头,想要率先摘取反秦胜利的果实。于是,项羽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准备赶在刘邦之前进入咸阳,一场看不见的较量,在这两位豪杰之间悄然展开。
第六章:咸阳风云
刘邦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终于率先来到了咸阳城下。此时的咸阳,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城内人心惶惶,秦军的防守也是漏洞百出。刘邦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再次派出使者劝降。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捧着玉玺,出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咸阳后,看着那巍峨的宫殿,堆积如山的财宝,心中也曾有过一丝动摇。但在张良等谋士的劝说下,他清醒过来,下令封闭宫殿,不许士兵抢掠财物,还约法三章,对咸阳的百姓说:“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咸阳百姓见刘邦如此仁义,都对他感恩戴德,刘邦也因此在关中地区赢得了极高的民心。
然而,没过多久,项羽也率领大军赶到了咸阳。他看到刘邦已经先入咸阳,心中大怒,觉得刘邦这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项羽不顾刘邦的解释,直接带着军队进入咸阳,他可不像刘邦那般克制,下令士兵们尽情抢掠财物,还一把火烧了阿房宫,那熊熊大火烧了数日,将秦朝数百年的奢华付之一炬。
刘邦深知此时不宜与项羽正面冲突,便带着自己的队伍退出了咸阳,驻军在灞上,等待时机。而项羽则在咸阳城内,自封为西楚霸王,开始分封各路诸侯,想要凭借自己的权威来掌控这天下的局势,可他却没料到,这看似平静的分封背后,正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第七章:暗流涌动
项羽分封诸侯后,看似天下暂时安定了下来,可实际上,各诸侯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盘算。有的觉得自己分封的地盘太小,有的则对项羽的专横不满,暗地里都在互相联络,准备找机会扩充自己的势力。
刘邦被封到了偏远的汉中之地,名为汉王。他虽然心中不服,但表面上还是接受了分封,带着自己的人马前往汉中。在前往汉中的途中,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一来是为了防止项羽追击,二来也是向项羽表明自己并无东归之心,只想安心在汉中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