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田野里的兵
张大爷的豆腐摊今天没出摊,他蹲在自家菜窖里,借着一盏油灯,给十几个年轻人包扎伤口。这些人都是昨天在街上跟日伪军干仗的百姓,现在成了“游击队新编第五小队”。
“大爷,您这手法比镇上西医馆的还利索。”一个胳膊挂彩的小伙子咧嘴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
张大爷哼了一声,把布条勒紧:“年轻时在东北军当过军医,见过的血比你们吃的盐都多。”他往伤口上撒了把自制的金疮药,是用灶灰和草药拌的,“记住了,待会儿转移到南山坳,那里有游击队的联络点。”
正说着,菜窖口传来轻轻的叩击声。虎娃探进头:“大爷,陈铁匠让我送点东西来。”他怀里抱着一个大木箱,打开来全是打好的匕首和长矛头。
“好家伙,陈老铁匠这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张大爷拿起一把匕首,刃口闪着寒光。
“不止呢,”虎娃压低声音,“李桂芬嫂子她们妇救会,把全村的碎布都收来了,正在赶制绷带。还有西头的货郎,说能把情报藏在货担里,送到根据地去。”
菜窖里的年轻人都安静下来,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脸上,有恐惧,更多的是一种燃烧的兴奋。张大爷看着这些参差不齐的“兵”,想起三天前那个女游击队员的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都听着,”他站起身,声音洪亮,“从今天起,咱们不光是老百姓,更是战士。日伪军想拿户籍捆住咱们,咱们就用这双手,把他们的锁链砸个稀巴烂!”
第五章 燎原之火
当游击队长赵刚带着人摸到粮库外墙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几个百姓趴在墙根下,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家伙——锄头、镰刀,甚至还有粪叉。看见游击队来了,一个满脸煤灰的汉子爬过来,正是陈铁匠。
“赵队长,”他压低声音,“虎娃那小子摸到了钥匙,王二狗在里面当内应,现在岗哨正喝酒呢。”
赵刚握住他的手,感到那双手粗糙却有力。三天前突袭登记处时,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却没想到点燃了沦陷区百姓心中的火。这三天来,源源不断的情报、物资,还有主动要求加入的民众,像潮水一样涌来。
“同志们,”赵刚对身后的队员们说,“看看这些乡亲们,他们才是咱们最坚固的后盾!”
突袭异常顺利。王二狗在里面打开了大门,陈铁匠带着百姓们冲进去,用最原始的武器和日伪军搏斗。李桂芬带着妇救会的人守在外面,抬伤员、送水,虎娃则像只小猴子一样在房顶上跑来跑去,传递消息。
战斗结束时,天已经蒙蒙亮。粮库里的粮食被分发给了百姓,户籍档案堆成了小山,赵刚划着火柴,扔了上去。
火苗“腾”地窜起来,映红了所有人的脸。陈铁匠看着燃烧的档案,想起被日伪军推倒的老父亲;李桂芬抱着分到的粮食,想起丈夫被打的伤口;王二狗擦着手里的枪,想起娘脸上的笑容。
“乡亲们,”赵刚站在火前,声音穿透晨雾,“日伪军想靠户籍管住咱们,但他们忘了,咱们中国人的骨头,是烧不化、捆不住的!”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呐喊,比任何时候都响亮。远处的田野里,早起的农民扛着锄头看着这边,火光映在他们眼里,像一颗颗新点燃的星火。
陈铁匠举起手里的铁锤,大吼一声:“跟他们干!”
更多的声音响起来,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那火越烧越旺,不仅烧掉了户籍档案,更烧掉了压在民众心头多年的恐惧。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沦陷区的土地上时,人们知道,一场真正的燎原之火,已经点燃。而这火的源头,正是他们自己——那些曾经沉默、曾经恐惧,却最终觉醒的普通民众。他们用血肉和信念,为抗日力量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也为打破日伪的户籍统制,点燃了最明亮的希望。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历代风云五千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