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到正午时,魏军已退到三十里外的山谷。卫鞅让人在谷口设下埋伏,又命黑坨子带着一队人马去挑战,装作溃败的样子把魏军引进谷中。
“商君,魏军中计了!”斥候来报时,卫鞅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啃干粮,饼子硬得硌牙,他却吃得很香——这是新法推行后,秦国百姓种出的新麦做的。
山谷里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卫鞅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让弩兵守住谷口,别放一个魏兵出来。”他望向赵军撤退的方向,那里的烟尘已经散了,“再派个人去告诉赵侯,就说魏军大败,秦国愿与赵国平分河西之地。”
夕阳西下时,山谷里的厮杀声渐渐停了。黑坨子浑身是血地跑回来,手里提着魏军主将的首级,脸上笑开了花:“商君,大胜!俘虏了三千魏兵,还缴获了他们的粮草!”
卫鞅走到谷口,看着堆积如山的魏军尸体,忽然沉默了。黑坨子以为他累了,刚想劝他休息,却听见他轻声说:“把这些尸体好好埋了吧。”
“为啥?他们是敌人啊!”黑坨子不解。
“因为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父亲。”卫鞅望着远处的河西之地,那里的轮廓在暮色里若隐若现,“等秦国强大了,不会再让这么多人流血。”
回到函谷关时,天已经黑了。关内的士兵们围着篝火庆祝,有人在唱歌,有人在擦拭兵器,还有人在数着斩下的首级——那些血淋淋的头颅,在他们眼里是田亩,是爵位,是好日子的指望。
卫鞅坐在箭楼上,看着远处的星空。黑坨子端来一碗热汤,汤里飘着几块肉——那是从魏军粮草里缴获的。“商君,您尝尝,魏人的肉比咱们的香。”
卫鞅没接,只是指着天上的星星:“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是太白金星,主杀伐。可它旁边的那颗,是岁星,主五谷丰登。”他转过头,看着黑坨子,“咱们打仗,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岁星更亮。”
黑坨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想起自己的娘还在商於的新田里等着他,眼睛一下子红了:“商君,俺懂了。”
夜里,卫鞅收到了孝公的密信。信上说,韩王已经下令撤军,还送来了上党郡的地图,愿意与秦国结盟。信的末尾,孝公写了一行字:“吾弟辛苦了,早日凯旋。”
卫鞅将密信凑近篝火,看着字迹在火光里渐渐模糊。他想起三年前在栎阳,孝公将金印放在他掌心的模样;想起公子虔警告他“功高盖主”时的眼神;想起甘龙那些藏在暗处的冷箭。
“君上,”他对着篝火轻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远处传来鸡叫声,天快亮了。卫鞅站起身,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函谷关的城楼在晨光里像一头醒着的巨兽,关内的士兵们已经开始操练,喊杀声震得山响。
“准备东出。”卫鞅走下箭楼,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告诉弟兄们,河西之地的麦子熟了,该咱们去收割了。”
黑坨子举起手中的剑,大喊:“东出!东出!”
士兵们的呐喊声像潮水般漫过函谷关,惊飞了崖上的鹰。卫鞅望着远处的东方,那里的天空越来越亮,仿佛有无数盏灯在同时点亮——那是秦国的希望,是新法种下的光。
他忽然想起入秦那日,在五羊皮馆听见的老秦人的骂声。如今,那些骂声变成了歌谣,变成了士兵们的呐喊,变成了函谷关上空飘荡的炊烟。
“这就够了。”卫鞅握紧腰间的“商君之玺”,金印的棱角硌得掌心有些疼,却让他觉得踏实。
关外的渭水已经解冻,冰水流淌的声音像一首古老的歌。卫鞅知道,从这一刻起,秦国的刀已经出鞘,再也不会收回去了。而他自己,就像这函谷关的石头,早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风吹雨打,都不会动摇。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历代风云五千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