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的夏日,阳光透过HSS训练中心的玻璃幕墙,洒在挥汗如雨的球员们身上。
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对胜利的渴望;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对总冠军的期盼。
距离NBA总决赛G1的战鼓在巴克莱中心敲响,只剩下最后几天的时间。
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训练馆内荷尔蒙的气息,更有大战将至的紧张与期待。
这种紧张感,随着洛杉矶快船队包机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并在布鲁克林下榻酒店后,变得愈发浓烈。
两支联盟最顶尖的球队,终于在同一座城市,为即将到来的巅峰对决做着最后的准备。
自从阿基“异想天开”地让刚刚结束多队试训归来的曾凡博,在队内训练中扮演洛杉矶快船队的明星前锋保罗·乔治,篮网的训练场上就多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这个决定,在最初确实引起了一些小小的波澜。
起初,球员们,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无数大场面、见惯了各种训练手段的老将,对这个安排多少有些忍俊不禁。
让一个连NBA正式比赛都没打过的毛头小子,去模仿联盟顶级的得分手、全明星常客保罗·乔治?
这听起来就像是阿基在总决赛前给大家开的一个轻松的玩笑,目的是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备战气氛。
然而,几天下来,小曾用他的努力、专注以及肉眼可见的进步,逐渐赢得了队友们的尊重,甚至让他们刮目相看。
在助教艾米·乌度卡的悉心指导和大量的录像分析下,小曾的模仿越来越有模有样。
乌度卡教练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观察乔治的持球节奏,如何学习乔治在不同防守压力下的投篮选择,甚至是一些乔治在比赛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标志性小动作
——比如接球前的晃肩,或者突破时的节奏变化。
小曾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这些知识,并在训练中不厌其烦地进行尝试。
虽然在绝对实力上,在经验的积累上,在对比赛的阅读上,小曾与真正的保罗·乔治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是,他那股子不服输的认真劲儿,以及在训练中偶尔能够打出的、令人眼前一亮的“乔治式”进球,确实给篮网的防守端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挑战和不同的感受。
“嘿,凯文,你注意到没?那小子今天的后撤步跳投,还真有那么点PG的味道了。”
“出手点和身体的延展性,模仿得有七八分像。”
哈登在一旁休息时,用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对身旁的杜兰特低声说道。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场上正在与PJ·塔克进行一对一对抗的小曾,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
杜兰特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仔细观察着小曾的每一个动作。
他看到了小曾的努力,也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潜藏的潜力:“嗯,臂展和投篮姿势有相似之处,这是他的天赋。”
“虽然力量和经验还差很多,在高强度对抗下动作容易变形,但作为模拟训练的对手,确实能让我们提前适应一下那种类型的球员,感受一下乔治那种飘忽不定的进攻节奏。”
PJ·塔克作为球队主要的锋线防守尖兵,这几天和小曾的对位最多。从一开始带着些许轻视的轻松应对,到后来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小曾的身高臂展,加上刻意模仿的乔治式飘忽打法——时而干拔跳投,时而利用掩护后的急停中距离,偶尔确实能给他制造一些小麻烦,让他不得不更专注于防守脚步和判断。
“这小子,还挺能折腾!韧劲十足!”一次训练间歇,塔克喘着粗气,走到场边拿起水壶猛灌了几口,然后对站在不远处的阿基说道,
“别说,有时候他冷不丁来一下,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尤其是那个利用掩护后的快速出手,确实有点乔治的影子。”
“就是对抗还是太嫩了,一上强度,动作就容易变形,稳定性也差了不少。”
阿基笑着拍了拍塔克的肩膀,递上一条毛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PJ。”
“能让你们提前感受一下,找到一些防守的感觉,总比到了总决赛的场上,被真正的保罗·乔治打个措手不及要好。而且,这小子也能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学到东西。”
而对于小曾自己来说,这段时间的“角色扮演”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极其宝贵的学习经历。
他不仅有机会和哈登、杜兰特、欧文这三位联盟顶级的超级巨星,以及塔克、杰夫·格林、阿尔德里奇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同场竞技,感受NBA最高水平的攻防强度。
更能在乌度卡这样顶级的防守助教的亲自指导下,针对性地打磨自己的技术,弥补自身的不足。
每一次被杜兰特那无情的长臂封盖投篮,每一次被塔克那钢铁般的防守抢断脚下的篮球,每一次被欧文那蝴蝶穿花般的运球晃得晕头转向......
都让他对NBA级别的对抗强度、技术细腻程度以及战术素养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