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各界强烈反对,国际社会也纷纷劝阻,但国民党一意孤行,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将中国再次拖入血雨腥风之中。
内战的爆发,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军队 22 万人按照预定计划,气势汹汹地扑向中原解放区。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进攻,国民党军队妄图凭借绝对的兵力和装备优势,一举消灭中原地区的八路军主力。
一时间,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了整个中原大地。国民党军队采用多路围攻的战术,从各个方向对解放区进行压缩。八路军部队虽早有防备,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战斗异常艰难。
在激烈的交火中,八路军战士们毫不畏惧,用简陋的武器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许多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扞卫着解放区的每一寸土地。但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八路军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
在转移途中,八路军遭遇重重困难。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设置一道道封锁线。然而,八路军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成功分散转移至各个解放区,为后续的战斗保存了宝贵的火种。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制定了一套自以为是的战略方案。
他们计划先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歼灭关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解除心腹大患,然后再挥师北上,解决东北地区的共产党武装。
在华东地区,国民党调集精锐部队,对苏皖解放区形成合围之势。他们企图通过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新四军投降或北撤,从而切断八路军与新四军之间的联系,实现各个击破。
在华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对晋冀鲁豫、晋察冀等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他们以打通交通线为重点,试图分割解放区,孤立各个根据地,进而逐一消灭共产党武装力量。
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国民党不惜投入巨额资源。除了大量的兵力部署,还动用飞机、坦克、大炮等现代化武器,对解放区进行狂轰滥炸。同时,国民党加强特务统治,在解放区内制造混乱,破坏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和后勤补给线,妄图从内部瓦解解放区
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八路军迅速做出战略调整。
中共中央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方针。
八路军各部队坚决贯彻这一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他们主动避开国民党军队的锋芒,深入农村和山区,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敌人展开周旋。
在战斗中,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薄弱环节进行突然袭击,各个击破敌人。例如在苏中战役中,粟裕将军指挥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充分发挥战术智慧,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这一战役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为后续战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全面内战爆发,让炎龙独立军陷入两难境地。林宇深知,一旦介入,必将改变历史走向,但他无法眼睁睁看着百姓生灵涂炭,和平希望破灭。
经过深思熟虑,林宇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与将领们商讨对策。会上,林宇分析道:“我们不能任由国民党肆意妄为,必须采取行动,但也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
最终,炎龙独立军决定采取有限度的介入策略。他们不会直接加入国共任何一方的阵营,但会在关键时刻出手,保护平民和进步力量,阻止国民党的极端暴行。
炎龙独立军开始在一些关键地区秘密部署兵力,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情报系统,密切监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一旦发现国民党军队有大规模屠杀平民或破坏重要基础设施的迹象,炎龙独立军将果断出击,给予严厉打击。
国际社会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行为一片哗然。
美国虽此前一直支持国民党,但内战的爆发打乱了其原本的战略设想。美国担心内战失控会导致中国局势陷入混乱,影响其在华利益,于是开始对国民党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美国减少了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规模,并通过外交途径呼吁国共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苏联对国民党的行径表示强烈愤慨,公开表态支持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事业。苏联加大了对东北地区共产党武装的支持力度,不仅提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还派遣军事顾问团,帮助共产党提升军事指挥能力和作战水平,助力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因自身战后重建任务繁重,对中国内战有心无力,只能持观望态度。他们通过外交声明表达对和平的期盼,希望中国能尽快结束战乱,恢复稳定,以便继续开展对华贸易。
全面内战的爆发,让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但各方力量的不同反应和行动,也为这混沌的局势带来了一丝转机。八路军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灵活的战略战术顽强抵抗,炎龙独立军的适时介入也为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中国的命运究竟何去何从,在这场残酷的战争洗礼中逐渐露出端倪 。
喜欢穿越1930年系统爆兵乱世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穿越1930年系统爆兵乱世崛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