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珑五人跟着刘方钢来到八楼方艺华的办公室。一进门便看到一位身穿白色套装,留着干练短发的女士,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后面,对他们露出笑容。
“欢迎五位新同学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请坐。”
闻言,几人端正地坐到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一个个乖巧得不敢造次。
对于方艺华的大名,江雪珑早就如雷贯耳。18岁在新加坡邵氏夜总会唱歌认识了45岁的邵艺夫,两人一见如故,不久后跟随邵艺夫来香港发展。先进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四年时间从底层采购人员做到项目监制。
要知道,香港影视制作有一点与内地大为不同。内地电视剧基本为出品方中心制,即谁掏钱谁说了算,比如央视芒果这样的卫视以及爱优腾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内地电影基本为导演中心制,即一切由导演说了算。而在香港,不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为监制中心制。
如果去翻港片,你会发现很多着名导演都有很多监制作品。有的人会认为这个导演监制的作品并不能代表这个导演的实力,这种看法其实是把对内地影视剧的认知代入了香港影视剧,而造成了极大的误解。
方艺华在邵氏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后,并没有选择待在舒适区,而是向邵艺夫提议收购无线电视台股份由此进军电视行业。随着邵艺夫年事渐高后逐渐放权,方艺华也因此成为无线电视台实际掌舵人。
按今天的眼光来看,方艺华拿的何尝不是大女主剧本?邵艺夫给她一个机会,她便回报他百倍千倍的利润。如果她不是邵艺夫的妾室,而是普通的下属、合伙人,她的工作能力会被更客观的评价。
江雪珑曾听说过一些方艺华的“恶名”,比如在合约和项目成本上特别抠门令人寒心,比如有意分化派系在内部制造山头文化互相抗衡,比如控制欲过强方方面面都要篡在手心不许任何人任何事脱离掌控。江雪珑虽然不认同,但站在她的位置和境遇下也能理解。
而此时,方艺华的表演才正要开始。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会跟你们每一个人单独聊合约?然后把你们逐个击破?”方艺华笑着说,就像在开玩笑。
江雪珑五人虽然憨憨一笑没接话,但确实被说中了,刚刚她们在电梯里的时候还以为大家会被分开约谈,没想到方艺华没按套路出牌。但这些心里的小九九由方艺华直接点破,便给人一种强烈的压制感,仿佛被看穿。
“我想得很简单,既然我要签你们,那就代表我想跟你们成为一条船上的人,既然都是自己人,就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同舟共济,不如就从这一刻开始。”
一名女性助理在方艺华的示意下把合约发到每个人的手上。
“你们先看看,有任何疑虑都可以说出来。”
江雪珑快速翻阅着自己的合约,着重看双方的权利职责义务,以及所有带数字的部分。原本以为合约在经济上会很苛刻,没想到比她预料的好很多。
底薪加项目薪酬加项目奖金,意味着就算一部戏都没拍,每个月会有保底的固定工资。
每拍一部戏,按出演场次计算薪酬,算是劳务费,意味着多劳多得。
如果参与的项目反响不错收益好,还能在下档收官后按参与度分到奖金。
比起艺人合约来说,江雪珑觉得这更像是一份打工人合约。如果你籍籍无名,这份合约还算公平,除非你接不到戏拍。但如果你红了,这份合约就变成了吸血合约,不平等合约。
当然,方艺华不会这么认为。对于方艺华来说,没有电视台的培养,你怎么可能红呢?既然被电视台捧红了,自然是要感恩的。
江雪珑说过她无所谓这些,不过合约中还是有一条令她惊讶不已——无线竟然想跟她签七年的长约。
七年?首签一般不都是三年吗?五年都算长约了,没想到还有七年约?江雪珑看向其他人,不知道他们会签多少年。
很快,五人都看完了。原以为的激烈讨论并没有发生,沙发上一片沉默。江雪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方艺华要同时跟他们五个一起聊。因为——
“沉默者效应”!
如果方艺华把大家分开,每个人势必会就个人的利益激烈争取。而方艺华把大家聚在一起,每个人反倒有所顾虑不肯率先开口了。
方艺华从他们进来到现在连杯水都没给喝,想必是希望速战速决,不给他们仔细思考的时间,在集体沉默中囫囵签下合约。
江雪珑舔舔有些发干的嘴唇,准备率先来当这个“唱反调”的人。
“方总,我看我的合约是七年。七年这么长的时间,不知方总对我的演艺之路是如何规划的呢?”
她可以不在乎钱,但她不能接受自己的时间有可能被虚耗七年。
面对江雪珑的问题方艺华没有任何意外,仿佛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早已在她这里做好预案。
“管仲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要长成栋梁之材尚且需要十年,何况培养一个人才。无线训练班从1971年开办到现在刚好十年,没有哪家公司会像无线电视台这样愿意花如此多时间精力和费用在培养新人上,这么做只是因为我们觉得对于电视台来说,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你们可能会觉得一个长期的合约是一把枷锁,但这其实是我想要一路为你们遮风挡雨,呵护你们茁壮成长的诚意。至于你们未来的规划,自然是因材施教各有不同。今年训练班只签你们五个,难道你们还担心偌大的无线电视台连五个人都捧不红?只要你们愿意配合,快则一年,慢则三年,一定有所成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