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看过了,片尾字幕里确实有她的名字!她演的「捧花少女」!”
“痴线,我也重看过了,但根本没看到哪里出现过「捧花少女」!”
他们疯狂倒带,一帧一帧地找,连路过的扫地阿婆都凑过来:“后生仔,你们在找鬼啊?”
《电影双周刊》编辑部的电话被打爆,主编擦着汗对记者吼:“快查那个匿名作者是谁!读者来电说我们之前的影评「肤浅得像茶餐厅餐牌」!”
弥敦道影院的售票窗口罕见排起长队,陈经理盯着突然激增的午夜场预订表喃喃自语:“这些人是来看电影的,还是来「寻找江雪珑」的?”后排学生妹的对话飘进他的耳朵:“阿姐说那个白裙捧花女仔是观音娘娘化身来的!”
电台热线节目被听众挤爆,家住旺角的黄师傅大骂:“现在的后生仔!看电影还要带放大镜!”却在下个来电里被中学生怼:“阿叔,你当年看《风月奇谭》的时候,也想带放大镜吧?”主持人憋笑憋到内伤。
旺角影院的午夜场突然爆满,观众们人手一个小本本,边看边记:
“Louis吸的日本电油——殖民元素+1!”
“Kathy跳的艺伎舞——殖民元素+1!”
“音响店贴的日本歌星海报——殖民元素+1!”
后排的阿叔一脸茫然:“这些后生仔在搞什么?看电影还是上课?”
最戏剧性的反转发生在香港大学。社会学教授临时更改讲座主题,用电影镜头论证“殖民符号的视觉渗透”。台下学生突然举手:“教授,那个穿白裙捧花的女生……是不是站在「昭和制果」的广告牌下面?”
一时间,全港青少年纷纷在《烈火青春》放映厅玩起了解谜游戏,让这部争议电影突然焕发了新的生命。各大院线紧急加开场次,脑子灵活的经理甚至开放了多刷套票。
正在《十三妹》片场戴清朝辫子头套的汤镇夜捏着报纸对身边的翁美菱说:“这个匿名记者肯定是我老大,报纸上写的这些跟她来探班的时候对我们说的一模一样!”
清水湾别墅内,刚给查先生打过电话的方艺华放下听筒,抬头对邵艺夫说:“六哥,你猜得没错,文章确实是江雪珑写的。”
邵艺夫放下报纸,喃喃道:“凭一篇文章,就让原本要提前下画的《烈火青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思考了一番,“阿华,看看邵氏有没有适合她拍的电影,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嘛。”
方艺华点点头,她知道六哥的意思。让江雪珑拍邵氏的电影,既是人气女主角,还自带营销手段,一箭双雕。
“好的六哥,等《神雕侠侣》杀青,我就安排她拍电影。”
而江雪珑这边,电话都被打爆了。
喜欢神婆穿越80年港娱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神婆穿越80年港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